中江: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 绘就乡村振兴新征程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12-23 02:38:23 编辑:唐磊 点击:
“当前,大规模、集中式的脱贫攻坚暂告段落,要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城市建设、工业发展、乡村振兴上来,做好工作衔接,推进中江发展再上新台阶。”市委常委、中江县委书记苏刚在中江县2020年第四季度乡村振兴现场会上表示。
12月9日至11日,中江县2020年第四季度乡村振兴现场会召开,与会人员对全县30个乡镇的特色点位进行了全覆盖参观学习。各乡镇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拿出“硬本事”、亮出“真功夫”,赛产业、赛规模,新产业生机勃勃,老产业优势突显,既比拼了发展成果,又交流了经验心得,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添了信心、架起了桥梁、夯实了基础。
提档升级 做实现代化
走进通山乡大桥村的肉兔养殖场,一派繁忙的景象呈现在眼前,为兔投料、清扫兔舍、查看母兔繁殖……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个存栏核心种兔达1600余只的养殖场,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8个,实现人均增收3万余元。
“我年龄大了,又没什么技术,在这里喂兔子能挣到2000多啦!”正在投料、年过花甲的大桥村村民肖茂林开心地说。据了解,该肉兔养殖场采用“种养结合、内循环、零排放”现代化生产模式,实行“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的运行模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生态化经营,促成经济增收、环境保护的生态农业发展双赢局面。
目前,除该肉兔养殖场外,通山乡还建成了唐湾大棚蔬菜120亩、藤椒600亩、杂柑850亩、中药材350亩、蚕桑100亩,现代化生猪养殖场(一期)存栏1000头等产业,年用工达3万个工时,发放工资近2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400余人稳定就业。  
“通过全县乡村振兴现场会的观摩学习,我们感受颇深、触动很大,通山将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条主动脉,通过政策引导、优化结构、示范带动,大力推进农村新型产业发展,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通山乡党委书记杨俊表示。
模式创新 做强本土化
永安镇中江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本次乡村振兴现场会点位之一,备受关注与期待。中江柚作为永安镇传统特色产业,自清朝光绪年间,从福建引入后,便在中江县永安镇进行不断地改良培育,如今中江柚凭借其汁美味浓、脆嫩化渣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江特色的农产品发展壮大之路,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本土化“名片”。
现阶段,该产业园区已基本成型,园区已形成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以各产业业主、种植大户为支撑,以散户为填充的良好发展态势。该镇通过“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建立完善务工、土地流转和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加农户收入,辐射带动农户4000余户1万余人,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
“下一步,我镇将依托德遂高速和即将建成的16公里中江柚产业园区大环线,发展农旅融合项目,推进一三产业深入融合,着力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带动全镇发展再上新台阶。”永安镇党委书记于名说道。
因地施技 做细社会化
清澈的水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碧绿的树枝在风中摇曳生姿……俨然是一幅依山傍水的美丽乡村图。走进中江县永太镇牌坊村蚕桑枣子现代农业园区,仿佛走进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里有山、有水、有美景,有老百姓的稳定增收,更有群众质朴的笑容。
2019年4月,牌坊村成功人士吴志宽返乡创业,流转4社所有土地(荒地)、林地近300亩,并成立了中江荒垦家庭农场、隐士家庭农场,同时进行全面开荒、土地调型,现有优质桑园187亩,枣园近100亩,稻虾养殖场30亩,绿草坪近30亩;养殖桑蚕,桑树面积110亩,蚕房1500平方,年度使用蚕种240张,蚕茧总产量达1.08万公斤,销售金额48.6万元。
带领村民一起增收致富是蚕桑枣子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吴志宽的心愿,“我的祖籍在这里,我的家在这里,村民都是我的亲人,我希望乡亲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更希望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增收的平台,早日实现致富奔康。”通过大家的努力,无人问津的荒地长出了致富的“摇钱树”,平坦干净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家庭农场正焕发新的生机。
近年来,牌坊村坚持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以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2020年,牌坊村被评为“美丽中江·宜居乡村”创建村,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庄,摇身一变,变成了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
创优试点 做深规模化
整洁的园区、精美的丝绸、有序的运作……会龙镇青杠村蚕桑产业园区作为本次现场会点位之一,令亲临现场的与会人员眼前一亮。“看到这里发展得如此好,我很振奋也很感慨。”在参观了解了该点位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行之感慨道,“蚕桑是中江的传统产业,但过去都是一家一户散户发展模式,每季每户最多养两三张蚕,效益低下。以致蚕桑业逐步走入低谷,在2016年最低谷时期,全县全年发种量只有1万张。”
近年来,中江将蚕桑业纳入了“2+2”农业产业规划,计划到2022年在16个乡镇发展现代蚕桑基地12万亩,走规模化、标准化、省力化发展之路。
2018年,青杠村赵俊、赵文、赵煜三兄弟返乡创业共同筹资组建了该蚕桑产业园,园区总投资3600万元,流转土地3500亩,开垦撂荒地1200亩。2020年,建成养蚕大棚6座,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新建包含13个小蚕共育室的小蚕共育工厂1座,1个共育室最大负荷约300张蚕种,整个共育室全负荷约3300张蚕种,小蚕共育全省第一。
在山下蓄水区域300亩内,试点“桑、渔、稻”综合利用,栽桑养蚕,蚕沙肥水养鱼,肥泥栽秧,肥水灌桑,实现“水下养鱼、渔上种稻、肥水灌桑”的立体循环种养模式。该园区是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唯一创新试点的“渔上稻”综合利用项目。
该产业目前已正式投产,年产值预计达1200万元,当地村民可获租金126万元。目前已解决就业620人,园区就业人员人均务工年收入达3.09万元。 
以上提及的点位,只是全县30个乡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各乡镇深化认识,狠抓落实,产业势头更强,社会治理更好,镇容村貌更新,发展后劲更足,干事氛围更浓,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发生的变化令人振奋,中江正昂首阔步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肖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