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地处龙泉山脉深丘区,是“中国芍药之乡”。从远望去,一排排白墙灰瓦的川西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新建的水泥道路通向各家各户,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村庄,现在正以崭新的面貌吸引八方来客。
近年来,该村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让“清廉之风”吹遍农家院落,广大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加快产业发展,强化基层治理,石垭子村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人更美了。
干部清正 发展产业带民富
“袁书记他们处处都为我们老百姓着想,一有问题马上就来解决了,为我们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没有发生过吃拿卡要的情况,不仅把村上的道路、房屋修得好,还引导大家发展芍药产业,今年我们家种了2亩多芍药,收入都有15000元左右。”石垭子村村民蒋为金说。
产业增收富不富,关键还得看支部。石垭子村党支部一心为民,谋发展、想路子,做大做强芍药特色产业。先后协调成立了中药材协会,修建了合作社办公楼、中药材加工综合楼和中江县中药材良种繁育中心,引进了齐远生态农场。石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542亩,全村芍药种植达1600亩,带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000亩,全村56户120人贫困人口顺利脱贫。积极推进“芍药谷景区”建设,建好芍药谷游客接待中心,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协会+企业+农户“五位一体”,产村相融、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做大做强乡村旅游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8届芍药花生态旅游节,累计接待游客210余万人次。
村务清爽 民主决策显公正
“修哪一条路?怎么修?账目如何向村民公开?哪个来监督?这几年来,我们村上的大额开支都由村两委会班子集体讨论,涉及村集体资产出租承包、土地流转等,还要邀请监督员和村民代表参加,充分征求我们的意见,把这些事情都交给我们自己来商量、来决定,最后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交流群、村广播和坝坝会等方式进行公开,这也是‘清廉村居’的一项重要内容嘛。”石垭子村村民吴关金说。
“村里大大小小的资金支出,每张票据都由村两委与监委联签才能报销,一分一厘支出都接受监督。”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党支部书记袁勇说,按照权力清单办事,大事小事与村民商量,及时主动将结果进行公开。
石垭子村坚持把民主决策作为激活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将村组干部作为社会治理的“承接点”,事关民生的大事要事,由村党支部提议、班子联席会议和党群联席会议会商,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实行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民事纠纷调解等社会事务,真正地让村民参与其中,充分保障了他们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做到公开公正,让村务清爽起来。
民风清朗 崇德向善促和谐
“要建设好‘清廉村居’,并不是修几个景观、挂几条横幅这么简单,而是要赋予它灵魂,要通过廉政文化建设让乡村更有内涵。”集凤镇纪委书记吴玉梅表示。
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跳着广场舞;在儿童之家,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绘画、读书;在村史展览馆,村民在每个家风家训下面停留片刻……石垭子村进一步传承“廉家风”,发掘提炼蒋家大院、薛氏家训等为代表的家风家训,打造清廉文化,充分发挥村图书室、村史展览馆、农村电影放映中心、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在培育和涵养清廉文化方面的引领作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进一步丰富“廉形式”,积极开展“十佳孝媳”“四星级‘四好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大力推广“妇女之家”“巧手屋”“儿童之家”等工作室,让清廉文化融入村民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基层干部群众。
“我们的村规民约共有十七条,在个人习惯、环境卫生、道德风尚等方面对村民进行约束,我们还设置了荣辱栏,定期对做得好和做得差的村民进行表扬和批评,促进民风改善。”袁勇指着村规民约公示栏说道。
如今的石垭子村以“清风”感染着来客,浸润着村民,带动着好风气,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干部正、民风淳的秀美乡村图正徐徐展开。(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