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多箭齐发 破解增收难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7-06 15:43:18编辑:唐磊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江把破解贫困户增收难放在首要位置,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成功经验,通过抓实产业发展、拓宽销售渠道、织牢民生保障,破解增收难。
中江县太丝蚕业科技有限公司投入1800余万元,建成现代化标准桑园2600亩,小蚕共育室800平方米,大蚕饲养车间8500平方米,蚕茧烘干室1000平方米,是四川省最大的现代化蚕茧饲养扶贫车间,规模达到10300平方米,吸收当地村民就业150余人,其中贫困户45户60人,目前通过产业帮扶脱贫35户95人。
中江县太丝蚕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中江“公司+集体经济+农户(贫困户)”扶贫模式的典型代表。2016年以来,中江县积极探索多种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扶贫,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正在打造的挂面村
做强“2+2”优势产业
发挥自然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科学谋划布局“2+2”产业方向,即以“优质粮油和现代畜牧两个农业基础产业+道地中药材和优质蚕桑两个农业特色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十大“川字号”特色产业中的川粮、川油、川猪、川药。2019年,全县粮食、油料总产量分别达到81.2万吨、10.2万吨;生猪年出栏量达86.1万头;种植中药材11万亩,产量2.5万吨;种植蚕桑2.5万亩,发放蚕种2.8万张,产茧112万公斤。
建好扶贫产业园区
统筹市、县两级财政资金18150万元建立村级产业扶持基金,全县有扶贫任务的村,全部注册了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组织。紧扣“2+2”产业,整合项目资金,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投入,用好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采用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建成药材、蚕桑等各类扶贫产业园区(基地)106个,带动5886户贫困人口增收。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探索建立健全“五金”利益联结机制。流转土地收租金。鼓励和引导贫困户通过出租、入股等形式,将土地依法有序流转给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主获得收益。务工就业挣薪金。鼓励园区业主同等条件下优先吸纳雇佣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务工,让贫困人口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入股分红获股金。支持贫困户利用土地资源折股、金融扶贫贷款、产业扶持基金借款、扶贫到户资金、自筹资金等,入股到园区基地,让贫困人口获得股金分红收益。委托经营拿酬金。以容易散种散养的产业为主,采取“借X还X”模式,贫困户与园区签订“代种养”协议,贫困户负责日常种养,园区负责提供种养苗和技术指导,订单包销给“酬金”,零风险种养消除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的后顾之忧。集体反哺得现金。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探索运用“企业+集体经济”模式,将财政产业扶持资金、村级集体经济试点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等量化到园区所涉的村,再由集体经济出资入股产业发展。产业进入稳产期后,村集体按股权每年获得收益,各村将村集体经济收入重点支持帮扶贫困户,2020年前,80%反哺帮扶贫困户、2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后,全部归村集体经济积累用于村内公益性事业。
落实以奖代补政策
实施小微产业奖补,鼓励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发展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微养园等小微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切实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增加经济收入,实现增收脱贫。截至2020年5月底,发展小微产业51813个,拔付小微产业奖补资金1572.03万元,受益贫困户17157户23837人。
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通过奖补鼓励贫困户自产自销,激发全县3179户贫困户9385人销售水稻、菜籽、猪牛鸡鸭等农畜产品共计2032.4万元。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30家本地企业取得“四川扶贫”集体商标标识,10家企业进入全国扶贫产品目录。支持设立“四川扶贫产品销售专区(专柜)”,实现农批、农超对接、直供直销。开展扶贫产品进直播间、进社区、进商超、进展会等活动。广泛开展“以购代扶”活动,全县211个行政(事业)单位、11家企业通过“以购代扶”活动,先后采购农副产品20余种,购买总额达1300余万元。
织牢民生保障网
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2.34亿元,积极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补贴等专项扶贫政策,统筹社会救助,织牢民生保障网。全县2.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保障,31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保障,实现稳定脱贫;1.2万名困难残疾人、1万余名重度残疾人和1300余名残疾人扶贫对象纳入残疾人补贴政策范围,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残疾人;持续推动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累计为4.5万名贫困人员代缴最低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肖开丰 顾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