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营经济发展
四川是创业兴业的沃土
郑重承诺:努力为民营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
经济日报记者:我们都知道四川历来十分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也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想请问近年来四川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怎么样,下一步打算从哪些地方重点发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范波(全国人大代表、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谢谢您。这个问题很重要,各方面高度关注。我想从三个方面回答:
第一点,四川是创业兴业的沃土,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我理解,四川经济能够实现稳定增长,民营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四川民营经济呈现出“双五双九”特征: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50%以上的税收;民营企业数占全省的90%以上、提供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
第二点,2018年尤为用情用力,开创了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局面。
一是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浙江学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经验,解放思想、理清思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民营经济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四川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是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省委省政府早谋划、早启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四川率先召开大会抓好贯彻落实,表彰先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鼓励民营企业在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征程中贡献力量。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出台“民营经济20条”,含金量高、针对性强,为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全面学习各省市的好政策,对其他省份已出台的好政策,不仅要做到,而且要努力做得更好。
四是在细微之处见真情,在具体事项中见行动。有一个细节: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民营企业家和企业负责人坐中央坐前排,邀请民营企业家参会,用的不是通知,而是由省委书记彭清华指导设计的请柬。省长尹力带领相关部门对“民营经济20条”逐条研究,没有用的、不管用的,一条也不要。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成效:2018年全省民间投资总额增长10.2%,比2017年提高2.4个百分点。
第三点,四川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很大,我们与民营企业一同加劲加力。
一是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省委省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头等大事,将2019年确立为营商环境提升年,成都和相关市州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二是一条一条落实好“民营经济20条”。好的政策关键在落实,要在落实中体现真情、体现尊重。我们郑重承诺,“民营经济20条”中涉及发展改革部门的,我们一定带头落实好,努力为民营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
三是降低要素成本,发挥四川比较优势。去年以来,我省电力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今年将继续推进,为相关产业提供精准扶持。同时,落实好国家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让民营企业见到“红利”。用好省重点项目协同机制,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将优先纳入项目名单,提供精细化的协调和服务。
四是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去年我们成功举办全国“双创”活动周成都主会场活动,成都创新创业“第四城”产生巨大反响,各市州都有各自比较优势,四川也是科教大省、人力资源大省,我们将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最后我想说,四川既是山清水秀之地,文化厚重之地,也是一片投资兴业沃土。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在四川叠加,各种有利条件会加快转化。借着改革开放和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的东风,四川必将成为中国最有潜力之地,在四川兴业、来四川投资创业,事业一定能够更加发达,生活一定能够更加巴适。
关于文旅强省建设
打造文旅经济超级IP
建设十大世界级旅游品牌
光明日报记者:去年彭清华书记在香港用“三九大”专门推介了四川的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刚刚在答问前,再次推介“三九大”,让更多人了解了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资源禀赋。请问四川将如何用好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四川从文化旅游大省迈向文化旅游强省?
杨兴平(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府副省长):首先感谢记者朋友对四川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富集,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省委、省政府把高起点谋划四川文化旅游发展,作为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来抓,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需求的重要支撑来抓。今年,文化旅游与县域经济一起被确定为全省必须扎实抓好的两项重点工作。我们计划在4月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谋划部署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
四川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和品位在全国名列前茅,现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5处,三星堆、金沙、蜀道等大遗址9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500多家,藏羌彝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成都是最佳旅游城市,也是“美食之都”。近年来,四川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良好,201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成为5个“万亿级”旅游大省之一,文化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700亿元。尤其是今年春节,全省接待游客82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6.6%,实现旅游总收入580多亿元、同比增长30%,两个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旅游吸引力、文旅产品供给力、文化产业竞争力,经过5年努力,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入境游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三个翻番。
下一步几项重点工作主要是:一是精心谋划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布局。在开展文旅资源大普查基础上,高起点谋划“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全域旅游规划,按照“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在成都建设文旅发展核心区,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以及川西北,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及产业特色,构建区域文旅发展格局,强化区域协同,加快产业聚集,打造文旅经济的超级IP。
二是建设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枢纽项目。包括“一区一园一廊一周十大”。一区,即建设三星堆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区;一园,即建设长征主题文化公园;一廊,即建设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一周,即举办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文化旅游周;十大,即高水平规划建设大九寨、大熊猫、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贡嘎、大竹海、大灌区、大蜀道、大遗址、茶马古道等十大文化旅游精品,逐步使四川文化旅游形成标志性品牌、产生世界级影响、发挥引领性作用。
三是培育壮大文化旅游经济发展主体。未来5年,四川要创建50个天府旅游名县,对候选县和命名县给予财政资金奖补和用地指标倾斜;培育一批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力争形成5家总资产和总收入达“双百亿”的旗舰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鼓励中小微文旅企业做优做强;建设一批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做优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做强一批艺术团体,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
同时,还将配套完善文化旅游服务的重点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强化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进一步释放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四川从文旅大省向强省迈进,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文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