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四川湖山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厂房里,工人们正在赶军工订单。 本报记者邹俊川摄
优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急起直追,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历史机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目标、战略、短板选准课题,形成更具激励性的制度环境。
一项改革催生的裂变
魏冯 本报记者 梁现瑞
“明年销售额将达10亿元。”10月11日,冷康麟拿着自家公司研发的幼果套装机说。两周后,他将在全国近30个省市招商,第一年订单将达10万台。
而1年前,冷康麟还在为数百万元的研发资金愁眉不展。
2013年前后,年近不惑的冷康麟回到老家安岳县,发现不少果农在田里徒手为水果套袋,“1亩地水果,(套袋)要耗上3天功夫。”
“能否发明一种自动套袋的小机器,提高果农工作效率?”回到成都,冷康麟成立了四川好果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请来10名研发人员。为筹集资金,他变卖了别墅和车子,加上1000多万元积蓄,最后还借了几百万元,才凑足了3000万元研发水果“套袋机”。
第一代产品在2016年出炉。但冷康麟并不满意——机器的装卸很不方便。但进行技术优化还差几百万元资金,银行因贷款风险大拒绝了他。
“很多科技企业有技术、缺资金。”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金融服务部部长龙飞表示,过去调研了100家科技企业,近20%因缺资金而倒闭。
能否让科技企业用智力资产换得贷款?2014年,龙飞琢磨出一个点子,由成都市知识产权局联合成都市财政局建立“增信+补偿”知识产权债权融资创新机制,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向银行贷款。
“增信”,即由成都市知识产权局联合成都市财政局,设立规模为3.73亿元的债权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对企业资质进行审查,消除金融机构对信贷风险的担心;“补偿”,即当企业无法按期还贷时,将由财政和银行分担贷款损失的60%和40%。
推广至今,在该机制激励下,银行纷纷向科技企业贷款。2016年10月,冷康麟以1项核心专利做质押获得180万元贷款,用于样机配套升级及发放研发人员工资。“知识产权质押的贷款上限为1000万元。”冷康麟说,未来将继续进行知识产权质押。
据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截至今年10月,已有950家科技企业获得20.8亿元信用贷款。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推广第3年,企业融资环境不断优化。龙飞介绍,除知识产权质押,企业还可通过信用、股权质押获得贷款。此外,申请专利保险的企业,一旦专利权被侵权,可向保险公司索赔。他称之为“贷款、保险、财政风险补偿捆绑的专利权质押服务。”
银行的信贷思维也不断突破。“上述服务推行前,不少银行不愿贷款给科技企业;推广之初,有银行愿意贷款,又低估了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价值;现在,银行隔几天就要去企业做信贷调查,对科技企业的信心也加大了,逐渐放大了贷款额度。”龙飞称。
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复制推广的13项改革举措中,将“贷款、保险、财政风险补偿捆绑的专利权质押服务”纳入其中,这项成都经验将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