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传统表演带热非遗节 传承人盼年轻人加入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7-06-13 21:12:00 编辑:李诗溶 点击:
  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开幕至今,国际、国内演出不断,为参观民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艺术生活。而来自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展演活动,更唤起了人们对传统项目的热情。

     天津大鼓、山西秦腔、安徽砀山唢呐、浙江越剧、广西多声部民歌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悉数亮相本届非遗节。今日,安徽砀山唢呐、广西壮族的多声部民歌为现场带来了新鲜空气。



安徽砀山唢呐组合  石秀 摄

  砀山唢呐是流传于安徽省砀山县的一种汉族传统音乐形式,属于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唢呐演奏并不少见,但砀山唢呐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具有独特皖北风格,被国内知名音乐家称为“来自黄河故道的天籁之音”。下午,来自安徽砀山的“梨乡吹打组合”就为参加非遗节的游客们奉上了一曲唢呐演奏《叫句子》。演出者通过笙、唢呐、二胡、邦子4种传统乐器相互配合,将对话的情景演绎得活灵活现。



唢呐吹奏  石秀 摄

  据组合成员王新领介绍,砀山唢呐是一种原生态的演奏方式,跟其他地域的唢呐相比,砀山唢呐的乐器为一孔多音,使得音域更加宽大,这也是砀山唢呐独一无二的特点。王新领说,目前砀山从事唢呐演奏的团体近300个,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其中的很多表演者跟他们组合的成员一样都是农民,在劳作时间之余进行唢呐表演。当被问到如何传承和推广砀山唢呐时,他说,在砀山建立了很多的传习所,以家庭、师徒的方式吸纳学生,带领更多的人学习吹奏唢呐。据他透露,以前演奏砀山唢呐的人员以中老年人居多,近年来已经有偏年轻化的趋势。



广西壮族特色民族服饰  石秀 摄
   
  除了砀山唢呐以外,广西壮族的多声部民歌也在今天的“中国戏”展演中登场。头戴银饰、身穿民族服饰,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州马山县的表演者们为大家演唱了一首三声部民歌《生活美如霞》,优美的旋律、清脆的歌声飘荡在非遗博览园时空旅广场的上空。据了解,广西壮族的多声部民歌通常指二声部和三声部民歌,其中以马山的三声部民歌为代表,歌词通常为五字句和三三五句式,旋律优美、音色柔和、结构完整是这类民歌的特点。
   


多声部民歌演奏中  石秀 摄
 
  壮族三声部民歌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保护和传承方面,这些传承人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每月都会去当地学校进行民歌教学、表演,在壮族学校内使用多声部音乐课本等,值得欣喜的是,现在已有很多壮族小孩从小就会演唱多声部民歌了。此外,壮族多声部民歌甚至登上了世界舞台,今天这支表演团队中的3个人,早在2013年就在维也纳唱响了广西多声部民歌。
    
  无论是安徽的唢呐还是广西的民歌,这些传承人都在尽他们的努力推广和宣传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参与进来,这也是他们参加非遗节表演的共同目的之一。(李诗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