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探囊”除闭塞 IVUS引领“心”未来——东部新区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完成高难度血管内超声引导下冠脉介入手术
近日,东部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再次突破技术壁垒,在血管内超声(IVUS)这一尖端“侦察兵”的精准引导下,成功为一名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患者实施了介入治疗,实现了“看得清、打得准、放得好”的良好效果。
传统造影显局限,“迷雾重重”迎挑战
患者为一名67岁男性,因反复胸闷6个多月,胸痛伴心累气紧近一周,遂前来就诊。经过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后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发现该患者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血管存在闭塞,传统的介入手术中,医生主要依赖冠状动脉造影来引导操作。然而,造影提供的仅是二维的血管“影子”,对于血管壁的内部结构、斑块的性质、闭塞段的真实长度及原因,如同“雾里看花”,难以精确判断。这使得手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在处理完全性闭塞等复杂病变时,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导丝能否成功通过、支架尺寸选择是否最佳、贴壁是否完美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术前造影

术后造影
引入IVUS“火眼金睛”,实现血管内“三维透视”
面对这一挑战,心血管专家团队决定启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作为本次手术的“导航核心”。IVUS堪称介入医生的“第三只眼睛”,它能将一枚微型超声探头通过导管直接送入血管内部,从管腔内进行360度全方位扫描,生成高清的血管横断面图像。

IVUS术前

IVUS术后
“如果说造影是看一条隧道的平面轮廓,那么IVUS就是派出了一个探测机器人,进入隧道内部,将隧道的壁厚、内部堵塞物的成分、大小,乃至哪里的墙壁需要加固,都看得一清二楚。”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派驻心内科专家刘火军主任这样解释道。
手术全程精准可控,攻坚克难化险为夷
在IVUS的全程引导下,手术团队展开了一场精准的“攻坚战”:
术前明察: IVUS首先精准评估了闭塞病变的“真面目”,明确了斑块的成分(是否为易破裂的软斑块或坚硬的钙化斑块),为选择最合适的介入器械提供了决定性依据。
术中导航:在导丝通过最艰难的闭塞段时,IVUS实时成像如同“GPS定位”,帮助医生辨别真腔、规避夹层,确保了导丝始终行进在正确的路径上,极大地提升了安全性。
术后优化:在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后,团队再次利用IVUS对结果进行了“质检”。通过评估支架的贴壁情况、扩张是否充分以及是否完全覆盖病变,确保了支架植入的“完美无瑕”,从根源上降低了术后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最终,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患者血管血流恢复通畅,术后恢复良好,目前已顺利康复出院。
精准医疗生动实践,复杂心脏病患者迎来新希望
此次IVUS引导下介入手术的成功,是东部新区第二人民医院践行“精准医疗”理念的又一里程碑时刻。这不仅体现了心血管团队高超的技术水平,更彰显了现代医学从“经验治疗”迈向“精准诊断、靶向治疗”的大趋势。
未来,东部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将继续深化IVUS、OCT等前沿精准技术在复杂冠心病、钙化病变等领域的应用,以更尖端的技术、更精准的策略、更安全的疗效,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筑起一道更为坚实的生命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