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西充:三大赛道发力 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智能控制室(资料图)。李同周摄
一片片有机农田在丘陵间铺展,一座座真空设备制造工厂拔地而起,一个个文旅IP点亮乡村……初冬时节的西充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
“十四五”时期以来,四川南充市西充县坚持围绕“1545”发展思路,锚定“生态田园·有机西充”战略目标,在有机农业、真空产业、文旅产业三大赛道精准发力,走出一条错位发展、特色突围的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有机赋能田园沃野结出“金果果”
11月中旬,位于西充县仁和镇凤和社区的烈风农业柑橘种植基地内,来自外地的游客提着果篮,在果园间体验采摘乐趣。
“这筐爱媛38刚摘下来就被预订了,现在每天能卖2000多斤,游客采摘占了三成多。”负责人许国栋一边指挥工人装箱,一边笑着介绍。初冬时节,西充县18万余亩柑橘陆续进入采收季,从10月底的爱媛38开始,到接下来的西凤脐橙、大雅柑、耙耙柑等品种将相继成熟,采收期将一直持续到明年5月。
这样的丰收场景,是西充“全域有机”战略结出的硕果。“十四五”时期之初,西充立足农业大县实际,确立“东桃西橙、南薯北禽、全域粮油”的现代农业总体布局,把有机农业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支点,出台“全域有机”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从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品牌打造等多方面持续发力。
在青狮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的田块整齐排列,智能灌溉系统分布其间。作为全省综合考评第一名的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这里见证了西充有机农业的标准化之路。
“园区采用‘稻油(菜)轮作’模式,全程禁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园区负责人介绍,借助“专家+农技人员+合作社+农户”的技术推广体系,园区培育出的优质粮油产品通过有机认证。如今,该县已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8个、总面积达35万亩,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省五星级农业园区的县。
有机产业的壮大,离不开全链条的培育与扶持。西充设立有机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有机基地建设、品种研发、认证检测给予补贴;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建立“田间学校”,手把手指导农户掌握有机种植技术;构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在成都、重庆等城市设立有机农产品直营店,通过电商平台将有机农产品销往全国。
截至“十四五”时期末,西充已建成有机基地28万亩,其中18万亩通过有机认证,124个品种获得有机认证,连续举办六届国际有机产业发展大会,县域有机发展案例成功入选全球有机农业十大典型案例,“西充有机”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金字招牌。有机农业的蓬勃发展,让土地增效,更让农民增收。如今在西充,受益于有机产业的农户超10万户。
真空突围“国字号”产业集群崛起
“这个真空镀膜设备的核心部件精度达到0.01微米,填补了国内空白,已经拿到了华为、隆基绿能等知名企业的订单。”在南充临江新区西充片区先进制造(真空)产业园内,宇天真空技术负责人指着生产线上的设备自豪地说。车间里,工业机器人精准作业,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经过精密加工的真空设备零部件整齐排列。
“十四五”时期之初,西充的工业还以传统加工业为主。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西充果断瞄准真空技术这一高端制造细分赛道,将真空产业确立为“制造强县”战略的核心。今年,西充真空装备产业集群更是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标志着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政策引航,机制护航。西充创新推行“产业基金+园区+链主”招商模式和“链长制”,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设立真空产业专项基金,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入驻企业优惠,同时搭建数字化平台,优化政策申报流程。
筑巢引凤,集群发展。总投资50亿元、占地1000亩的真空产业园,规划建设研发中心、智能仓储、真空技术应用实验室等功能模块。通过产业链招商,宇天真空、华源恒智等行业骨干企业纷纷落地,形成涵盖真空设备制造、零部件生产、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园区企业间技术耦合度超70%,80%实现原材料本地化采购,物流成本降低23%,构建起“半小时产业协作圈”,实现“研发—中试—量产”无缝对接。
产业发展,服务先行。西充树牢“全员抓工业”理念,建立健全千名干部助企服务机制,开展“妈妈式服务、一站式办公、一条龙保障”;搭建“真空产业云脑”平台,推动企业共享研发数据、产能和订单,2024年园区企业协同降本超2000万元。
“十四五”时期末,西充已建成集真空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供应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生态,涵盖真空装备、电子信息、真空涂层等领域。目前园区已聚集27家真空产业关联企业,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形成37个品类、数千种真空系列产品。
数据显示,2024年,该县真空产业集群产值达17.2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1.3%;今年1-9月,产值已达15.5亿元,占比提升至23.7%,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名副其实的主引擎。
文旅融合好风景变“好钱景”
“周末带着家人来摘柑橘、住民宿,晚上参加田园音乐会,这样的慢生活太惬意了!”在莲池镇天兴桥村,来自成都的游客和家人围坐在露营地旁,享受着乡村的宁静与惬意。
如今的天兴桥村,草木染作坊、木屋咖啡、萌宠学院错落有致,围炉煮茶、营地BBQ、非遗体验等业态丰富多彩,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治愈小村”。
天兴桥村的蝶变,是西充“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十四五”时期以来,西充立足“生态田园·有机西充”的独特禀赋,坚持“精品化打造、片区化布局、产业链带动”理念,将农业观光、乡村体验、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让村庄变公园、园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
以节为媒,激活乡村旅游。西充创新推出“一乡一季”文旅活动,春季的桃花季、夏季的品果节、秋季的丰收节、冬季的民俗节轮番上演。不仅让“到西充·看春天”成为新风尚,更让秋冬季节的乡村旅游热度不减。
业态创新,丰富旅游体验。西充不仅打造了有机村、双龙桥村等传统文旅融合示范点,更创新培育宠旅经济、研学旅游等新兴业态。依托天兴桥村“老疯杨”品牌1400万全网粉丝的流量优势,一批“新农人”扎根乡村,打造集研学农场、农事体验、民宿接待于一体的农旅园区。
文化铸魂,提升旅游内涵。西充深挖历史文化底蕴,将纪信忠义文化、谯周儒学文化与祥龙板凳龙、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发展。同时,建成“充国里·有机生活街区”等消费新场景,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发展。
“十四五”期间,西充已培育涉旅企业30余家,2万余名群众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年均接待游客600万人次以上,年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农文旅融合发展不仅让游客找到“诗与远方”,更让当地群众吃上“旅游饭”,走出一条以文旅促增收、以产业助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充将持续锚定“生态田园·有机西充”战略目标,深化特色产业发展,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