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盐业遗产保护与考古研究的新路径 新时期盐业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自贡举行
11月27日,新时期盐业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暨四川省考古学会盐业遗产考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自贡市举行。来自全国的考古大家及四川省盐业考古专家齐聚自贡,共同探寻盐业遗产保护与考古研究的新路径。

会议现场(摄影廖志全)
会议选举了四川省考古学会盐业遗产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单位及专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总结了2025年工作并部署2026年任务。2025年,四川考古学会盐业遗产考古专业委员会聚焦四川盐业遗产的考古发掘、价值阐释、保护利用与学术交流四大核心任务,考古调查与发掘取得新突破。重点实施乐山五通桥盐业遗产调查勘探、自贡东源井古盐场遗址系统调查,厘清了岷江流域盐业生产与运输的空间布局,全面梳理了清代顿钻凿井设施、䆲盆低压气装置等核心遗存,为中国盐业遗产申遗提供了实物佐证与基础数据支撑。学术研究与交流呈现新活力,参与“蜀道考古研究”等重大活动和学术交流。保护利用与科普宣传迈出新步伐,编制《四川盐业遗产保护利用专项规划(2025-2030)》,助力3处重点盐业遗址申报入选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队伍建设与机制完善取得新进展,组建以申遗支撑为核心的研究团队3支,与川渝地区10家考古机构、8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2026年,专委会将以加强盐业考古、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和保护利用工作为目标,开展重点区域盐业遗产调查,举办“川渝盐业遗产考古合作论坛”,深化盐业遗产与文旅融合,编制盐业文物主题游径,编写《四川盐业遗产科普读本(申遗版)》等工作。

专家主旨报告(摄影廖志全)
当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四川大学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李水城,四川省盐业遗产考古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玉,四川省考古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馆员孙智彬,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四川考古学会副会长周志清,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杨波,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程龙刚分别围绕“中国盐业考古的新发现”“川南地区盐业考古调查与收获”“积薪成盐—盐源青铜器盐业财富密码”“中国盐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等主题做主旨报告,为自贡盐业遗产申遗、盐业考古发掘、研究阐释、保护利用等提供了新思路。

会议合影(摄影廖志全)
自贡市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在各考古机构、文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下,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盐业遗产地的合作交流,推动盐业遗产形成“大考古”“大研究”“大保护”“大利用”格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盐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发挥更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