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线上科普 + 线下义诊”双助力 专业守护呼吸健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线上科普 + 线下义诊”双助力 专业守护呼吸健康

2025-11-24 14:08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11月19日,在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来临之际,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呼吸不畅,当心慢阻肺病”系列主题义诊科普活动,通过“线上科普+线下义诊”的模式,广泛传递慢阻肺科学防治知识与理念,致力于唤醒全社会对这一常见慢性气道疾病的认知与关注,推动慢阻肺早防早治。

线上科普传递“自我管理”核心理念

前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赵英明做客广元市广播电视台《健康有道》栏目,为广大群众在线解答关于慢阻肺的科学防治问题。节目中,赵英明护士长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慢阻肺的日常管理,并特别强调了“自我管理是关键”的理念。她指出,除了遵医嘱规范用药外,坚持呼吸功能锻炼、戒烟、预防感冒、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对于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线下义诊将健康服务送到身边

世界慢阻肺日活动当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何兴带领医护团队在门诊大楼外开展义诊科普,为市民们带来了贴心的健康服务。

医护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到场的市民讲解慢阻肺的病因、危害及规范化治疗路径,并提供面对面的专业咨询,耐心解答大家的疑问,并为有相关症状的市民提供现场听诊服务,进行初步筛查,给予个性化的就医建议。此外,医护人员还现场开展肺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大家使用呼吸训练器等工具,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活动现场,还有不少市民进行了简易肺功能监测,直观地了解自身的肺部健康状况。

呼吸是生命的基础,守护肺部健康,就是守护生活质量。此次系列活动不仅提升了群众对慢阻肺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也体现科室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未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继续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与科普创作,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作为常见的可预防、可治疗疾病,慢阻肺的早期症状常被忽视,等到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懂慢阻肺,守住呼吸健康!

慢阻肺的症状多呈进行性发展,早期可能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容易被误当作“老慢支”或“体力下降”。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警惕: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从间歇性咳嗽逐渐转为持续性,晨起时尤为明显;咳痰:多为少量黏液性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呈脓性;呼吸困难:早期仅活动后气短,后期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胸闷、喘息;其他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焦虑抑郁等全身症状。

确诊关键: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通过检测肺活量、气流速度等指标,可明确是否存在气流受限。建议40岁及以上人群或高危群体,每年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预防核心:从生活细节入手。主动戒烟:这是预防和控制慢阻肺最有效的措施,戒烟后病情进展可明显减缓;远离污染:避免接触粉尘、有害气体,雾霾天减少外出,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厨房通风;接种疫苗: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降低感染风险;健康生活:坚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缩唇呼吸训练),合理膳食,增强肺功能和免疫力。治疗原则:规范用药,长期管理。确诊后需遵循“长期、规律、个体化”治疗原则,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治疗核心包括: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非药物治疗:戒烟、呼吸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同时配合医务人员进行连续规范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