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嘉陵江畔 共话丝绸产业发展新机遇——2025中国丝绸大会在南充举行
11月20日,中国丝绸协会第八届四次理事会暨2025中国丝绸大会(简称:2025中国丝绸大会)在四川南充举行。大会由中国丝绸协会主办,主题聚焦“十五五”时期中国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精英、专家学者齐聚嘉陵江畔,共话丝绸产业发展新机遇,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唐琳在致辞时回顾了“十四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十四五”时期我国茧丝原料基础多元坚实,缫丝加工布局更加优化,丝绸织造体系完备高效,绿色生产研发成果显著,品牌文化建设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应用造福人类,总之,“十四五”时期的中国茧丝绸行业,群星闪耀,百花齐放,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展望“十五五”时期,唐琳提出“十五五”期间将推进工厂化养蚕、智能化缫丝、多样化织造三大技术革命:将从科技创新、品牌引领、标准升级、新技术应用、消费场景开发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深入推进工厂化养蚕、智能化缫丝、多样化织造三大技术革命,既要深耕丝绸主业,又要积极融入大纺织产业体系,在融合中创新发展,在赶超中实现突破,让中国丝绸这一历史经典产业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再创新的辉煌。
据介绍,四川蚕桑文化源远流长,从嫘祖始蚕、蚕丛教民的古老传说,到三星堆遗址中丝绸遗迹的实证,再到唐代成都“蚕市”的盛景,四川不仅是我国丝绸的重要发源地,更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会上,四川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刘学表示,四川现有95个县(市、区)从事蚕桑丝绸产业,形成了30个蚕桑重点县、3大茧丝优势产业带、6大精深加工集聚区的集群发展格局。2024年,四川省桑园面积达230万亩,蚕茧产量8.7万吨,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二。四川已成为全国高品质茧丝原料的最大供应基地,茧丝质量连续十年提升,5A级及以上高品质茧丝占比超过95%,位居全国首位。
2025中国丝绸大会选址南充,源于南充蓬勃发展的丝绸产业。据了解,南充丝绸产业始于周朝,兴于唐宋,壮大于明清两代,已有3000余年历史,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和“丝绸源点”称号。
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崔竹君在致辞中说,这次中国丝绸大会选择南充,既是对过往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当前,南充正围绕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全链提质扩容、品牌拓市增效、文化铸魂增值、平台筑基赋能”四大行动。崔竹君表示,近年来,南充坚持“产业端+品牌端”统筹发力,将丝纺服装产业纳入全市“3+2+3”现代化工业体系,3家省级蚕种场、73家规上丝纺服装企业构建起了从养蚕到成衣的完整产业链,4个产品通过国家级高档丝绸标志认证,丝绸产品出口5大洲、40多个国家(地区)。

会上,还举行了主旨报告和战略对话等。专家学者聚焦蚕桑产业发展趋势、丝绸可持续发展、丝绸专业人才培养等交流经验,探讨“十五五”时期中国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新路径。

当天下午,2025中国丝绸大会与会嘉宾参观考察了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