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传统与创新结合 “绣”出发展新画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筠连县:传统与创新结合 “绣”出发展新画卷

2025-11-20 16:35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走进位于筠连县高坪苗族乡的筠连县蒙咪彩服饰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内,智能化、自动化的两条生产流水线上,电脑绣花机高速运转,针头以飞快的速度将彩线在布料上勾勒成画。

“一版长20米、宽1米的绣花布料,1天就能做好,如果人工绣的话,要10个人花半年才能绣好。”筠连县蒙咪彩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小蓉说。

据了解,高坪苗族乡投资800万元打造了川云民族服饰特色产业中心,该中心配套建设了生产厂房、展示展销中心、民族服饰文化陈列馆、苗族刺绣和蜡染文化传承中心等核心功能区,为减轻入驻企业负担,该乡还投资80万元购买了服装生产设备。今年8月,筠连县蒙咪彩服饰有限公司作为首家拎包入驻企业,只需支付厂房和设备租金,就实现了开工生产。现在,公司2条生产线,一年能生产出7600套衣服所用绣花布匹!

“就拿我们苗家姑娘结婚当天穿的礼服来说,苗族姑娘在出嫁之前要提前半年至一年时间才能把自己出嫁那天穿的礼服绣好,现在有了机器绣,做出来只需要1个周的时间,价格在4000元左右。”王小蓉介绍。

有了机械绣的加持,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能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也为喜爱苗家服饰的顾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数字化让苗绣技艺从“火”起来到“潮”起来。公司生产的苗绣产品销往了浙江、广西以及越南、老挝、美国等地。

在规模化、时尚化的同时,怎样保护好、传承好传统苗绣技艺?绣坊里,绣娘们聚精会神“穿针引线”,绣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

“虽然现在用上了机绣,提高了生产效率,但部分顾客还是更喜欢手工苗绣,所以很多苗族姑娘还在学习手工苗绣技艺。”王小蓉说。

筠连苗族刺绣是苗族民间刺绣技艺,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筠连县不断培育和打造苗族刺绣特色产业,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以科技创新推动本土文化资源高价值利用,高坪苗族乡共培育了43家苗绣服饰店和30多家家庭小工坊,苗绣及苗族服饰相关产业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数字机械和绣娘们用一针一线“绣”出了产业发展的新画卷。

下一步,筠连将努力打造川滇结合部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大型交易市场,预计产值突破5000万元,带动周边500人就业、800人灵活就业。(供稿方:筠连县融媒体中心 张华 宋婷)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