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李娟:不负韶华二十载 仁爱精诚守初心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李娟:不负韶华二十载 仁爱精诚守初心

2025-11-20 13:37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05年到2025年,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对于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李娟来说,已将最美好的二十年青春奉献给了护理事业。她的职业生涯轨迹,诠释了何为“学无止境”与“勇于担当”。

二十年坚守,“勇毅”转身

进入医院以来,李娟在神经内科深耕十余载,深入掌握了神经内科各类疾病的护理要点,能够精准观察病情变化。在危重病人抢救、气道管理及各类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能沉着、有序地应对各种急危重症场景。

2022年,从新冠疫情的一线病房,李娟调任到从未接触过的儿少精神科,这是一个需要极致耐心、爱心和专业性的领域,对她而言,专业发生巨大跨越,这无疑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巨大挑战。但面对挑战,李娟迎难而上,以归零的心态刻苦钻研。

转岗儿少精神科三年以来,李娟以勤恳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温暖如春的待人方式,迅速赢得同事、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与尊敬。她不仅快速掌握了科室的专业护理技能,更注重团队管理,营造了和谐积极的科室氛围。儿少病房的安全,是她心中最重的责任。她始终秉持对患儿高度负责的态度,每日带领团队细致开展安全检查,对患者及家属携带的物品逐一核查、毫不松懈,只为给孩子们筑牢安全防线,打造一个安心治愈的温暖港湾。当遇到“突发情况”时她总是冲在第一线,疏导患儿情绪,引导家属应对,保障病房安全,督促护理工作。同时面对有心事的同事,她认真沟通,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经常带给同事贴心的小惊喜。许多同事都评价她:“李老师来了之后,科室的‘家’更温暖了。”

深耕儿少精神,成为孩子们的“知心人”

“儿少精神科的工作不是去‘修补’一个破碎的娃娃,而是去发现并放大他们内在的力量和资源。”李娟放下成人的评判,像侦探一样去“解码”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

“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他们的焦虑、抑郁和愤怒,常常通过行为(如拒学、自伤、攻击)来表达。”在儿少精神科工作以来,李娟主张沟通,不是“说教”,而是“解码”。面对内心敏感、需要更多关爱的青少年患者,她总是以最大的同理心去倾听和沟通,成为孩子们可以信赖的“知心姐姐”。

工作中,李娟深刻意识到家庭系统对患儿康复的重要性。她主动学习与焦虑父母沟通的技巧,努力将“问题标签”转化为“理解桥梁”,引导家庭成员看见彼此的情感需求,而非只盯着“问题孩子”。曾有患儿王某某情绪失控、冲动打父亲时,她第一时间安抚患儿情绪,又与家属耐心沟通,快速化解了亲子冲突。待患儿冷静后,也满心感激地向她表达了谢意。

在日常的工作中,类似这些事件还有很多。付出终有回报,她总是能收获孩子们认可。孩子们老是问:“今天娟姐姐在不在呢?”孩子们每一次微小的进步,一个真心的微笑、一次主动的参与、一句“我今天感觉好点了”,都是她工作价值的体现。

愿做照亮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微光”

在与青少年患儿的朝夕相处中,李娟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份牵挂——太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只因早期未能被及时识别,白白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这份牵挂化作行动的动力,让她萌生了创作科普作品的念头:要把晦涩的医学知识揉碎、讲透,变成每个家庭都能听懂的“暖心指南”,让科普的光芒照亮更多亲子前行的路。利用下班和休息的碎片时间,她埋首查阅文献、反复打磨内容、精心策划呈现形式,带领团队一步步将想法落地。

最终,一部聚焦青少年抑郁症的科普短视频《微光﹣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应运而生。在四川省护理学会2025年精神科护理会议科普比赛中,这部满载诚意的作品凭借专业度与通俗性脱颖而出,斩获短视频类二等奖,也让她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初心,有了更广阔的传播力量。

“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我们整个儿少精神科团队,也属于所有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默默耕耘的同行。”李娟表示,“我希望这束‘微光’能照进更多家庭,帮助大家早发现、早干预,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从业二十年,从稚嫩到成熟、从神经内科到儿少精神领域,李娟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充满力量,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就能在任何护理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照亮他人前行之路的温暖“微光”。(供稿: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李冬)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