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舞台边界 三星堆博物馆上演沉浸式环境舞蹈
2025年11月18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踏舞三星堆问古德阳城——2025年中国舞蹈家协会环境舞蹈季(四川站)”在三星堆博物馆开幕。

据悉,这是中国舞蹈家协会“环境舞蹈季”品牌首次落地四川,以三星堆文明为创作原点,通过室内外行进式表演打破传统舞台界限,将艺术叙事融入博物馆建筑、公共空间与自然场域,构建了一场“一步一景、一舞一境”的沉浸式美学体验。
当日下午举办的“藏在国宝中的舞蹈史——走进博物馆系列讲座”,邀请舞协专家、考古学专家以及舞者共同“演绎”。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董静,从考古学的专业视角出发,结合近年来的最新考古成果,对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及其文化发展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舞蹈专家们在现场剖析了三星堆青铜造像中蕴含的身体语言、仪式动态及其所反映的早期舞蹈美学思想,揭示了舞蹈作为情感表达方式在人类文明起源及发展阶段的重要地位。并就“AI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的共生关系”展开深度讨论,有专家指出,AI正从工具层面跃升为艺术创作的“思维伙伴”,AI的的价值在于“拓展可能性”而非“取代创造力”,艺术创作中人类独有的情感共鸣与价值判断,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内核。随后,数位优秀青年舞者以身体为媒介,与千年文物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学术讲座之后,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艺术演绎将活动推向高潮。演出分布于三星堆博物馆陈列馆广场、螺旋楼梯、下沉空间等多元空间,舞者将艺术叙事融入博物馆建筑、公共空间和自然场域。

在博物馆公共空间,舞者们翩然律动,观众穿行于青铜重器之间,近距离观赏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奖作品《塑骨》、“荷花奖”提名作品《稚水微澜》和围绕三星堆文化原创的《共·生》《蜀·丝启》《青铜·回响》等作品,实现“以身体书写文明密码,以舞步丈量历史纵深”的艺术表达。舞者们用现代肢体语言激活了沉睡的文物,让静态的雕塑仿佛“活”了起来,向观众直观展示了从文物造型到舞蹈语汇的转化过程,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本次展演汇聚全国顶尖舞蹈力量,八大节目各具特色,群舞《垂直纪元》借助螺旋楼梯的空间布局,舞者们仿佛从远古的青铜印记里慢慢走来,他们的肢体语言时而刚劲有力,时而灵动飘逸,似在诉说着古蜀先民的智慧与坚韧。由德阳市舞蹈家协会本土原创的精品节目《梦回三星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开启今人与古蜀工匠的时空对话。
中国舞蹈家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环境舞蹈打破了剧场围墙,让高雅艺术回归生活现场,为新时代舞蹈事业发展提供了‘德阳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