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创新房屋市政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模式
我国地震灾害多发频发,保障房屋市政工程抗震安全、加快项目落地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南充市承接省级下放的重点设防类工程抗震审查职责后,直面三大痛点:部分项目因规划手续缺失无法申报审查;部分项目因设计照搬、深度不足导致反复复审;部分项目因抗震类别界定不清出现应审未审。为此,南充市创新推行“介入式受理、容缺式论证、培训式审查和保底性鉴定”的“3+1”工作法,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同时提升审查效能。
介入式服务,源头提质
市住建部门联动发改、经信部门,每月共享新立项项目清单,提前介入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从初步设计阶段介入指导,明确抗震分类与设计标准。通过前置服务,抗震设计错误率直降80%,申报资料完整性、设计深度及审查通过率显著提升,从源头杜绝“带病申报”。
容缺式论证,提速审批
打破“手续不全不能审”的传统壁垒,对规划手续未齐但设计成熟的项目,先行启动抗震技术论证,出具专家组意见并限期整改。待手续完备后,由原专家组“无缝复核”,避免重复审查。这一举措实现项目100%受理,审查时限从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效率提升60%。
培训式审查,赋能行业
创新审查模式,将“纠错”升级为“赋能”:审查过程中,专家不仅指出设计问题,还结合法规标准剖析原因、提供修改方案,通过“保姆式”指导,帮助企业培养专业设计人才,从根本上提升抗震设计水平。
鉴定式保底,筑牢防线
针对已建成未审项目及存在抗震隐患工程,严格执行抗震性能鉴定制度,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对未达抗震标准的工程,依法责令鉴定并实施加固。确保“应审尽审、应改尽改”,从根本上化解抗震专项验收风险,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突出成效

自2021年12月承接抗震审查职责以来,南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共审查房屋市政工程项目65个。针对抗震审查过程中出现的报件手续不全、审查效率不高、漏审先建等问题,在确保抗震设防安全前提下,创新提出了介入式服务、容缺式论证、培训式审查和鉴定式保底(3措施+1鉴定)的“3+1”工作法,审查一次性通过率由原来20%提升至90%,审查时限由法定2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提高了抗震审查效率,加快了项目审批进度,促使了项目尽快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