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聚焦政务服务全流程 靶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绵阳:聚焦政务服务全流程 靶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2025-11-18 14:35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企业从初创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中,传统政务服务存在供需脱节、资源分散、要素支撑不足等问题。企业面临政策获取难、融资渠道窄、产业链协同弱、人才技术短缺等痛点,部门间服务碎片化、响应滞后,难以满足企业从初创、成长到壮大各阶段的精准需求。绵阳市涪城区直面这些痛点,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需求端、载体端、服务端、要素端”,创新推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靶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绵阳三江半岛视觉绵阳杨建

需求端:搭建常态化政企沟通“直通车”

建立“早餐汇+鹊桥会+走访调研”三维沟通机制,精准收集企业诉求。每周三举办企业家“早餐汇”,现场收集用工、用地、融资等高频诉求,2024年累计举办172期,解决“芯片企业厂房配套不足”“新能源项目环评审批周期长”等问题1800余件。每季度举办银企“鹊桥会”,邀请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面对面,20期活动促成732.74亿元授信。针对重点规上企业开展“敲门行动”,建立“一企一策”需求台账,实现规上企业服务覆盖率100%。

载体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矩阵

构建“1+4+4”线下服务网络与“1+2”线上平台,实现服务触达“零盲区”。线下设立区级、园区、产业站三级服务点,集成政策兑现、人才招聘、法律咨询等 68项服务。线上“涪企通”政策智能匹配平台,通过企业画像自动推送适配政策1.2万次;“绵企链”产业链协同平台,汇聚2000余家企业供需信息,促成上下游合作订单超50亿元。线上线下协同打造“政策找企+企找政策”双向通道,企业政策知晓率从65%提升至92%。

服务端:创新产业链“五位一体”孵化模式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构建“链长制+孵化+金融+人才+数据”协同体系,梳理127项供需清单,提升本地配套率至65%。建成5个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1家、专精特新企业14家,专利转化率达38%。

要素端:破解“人、财、技”核心资源瓶颈

金融方面,设立“园区e贷”风险补偿基金,联合银行推出“科技贷”“技改贷”等产品,发放贷款126亿元,降成本1.2个百分点;人才方面,百名专家解决237项技术难题,促成45个产学研项目;政策端,“政策计算器”实现32项“免申即享”,兑现周期缩至15天。

突出成效

绵阳市涪城区通过改革,政企沟通畅通高效,172期“早餐汇”等活动收集超2000条问题,化解率超97%,银企授信732.74亿元。政务服务显著提质,95项政策精准推送,“一件事一次办”办结8783件。产业发展成果丰硕,新型显示产业规模达226.2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等,专利转化新增产值14.6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