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荣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激活八千亩竹海绿富同兴路
秋风送爽,自贡市荣县东佳镇八千余亩麻竹愈发苍翠挺拔,层层叠叠的竹叶在风中摇曳,奏响生态与经济共生的秋日乐章。作为四川省规模最大的麻竹种植基地,这片竹海的蓬勃生机,源自荣县佳竹竹类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实践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以前种竹各自为战,缺技术、没销路,价格被压得低,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东佳镇高庙子村九组竹农虞占钱的话道出了曾经的困境。2023年7月,佳竹专合社应运而生,由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稳定销路,合作社整合土地与劳动力,农户以土地入股、务工参与等方式深度绑定。

如今的虞占钱不仅是竹海管护员,更是产业发展的受益人。“土地流转有租金,务工有薪金,年底还有分红,我们不用担风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他每年综合收入比以往翻了两番。截至目前,专合社已整合周边300余户农户土地,其中脱贫户20余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增收+股份分红”机制,让农户从“单打独斗”变为“利益共同体”。

在种植端,合作社联合龙头企业引入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建立50亩种苗选育基地和1000亩高产示范林,推广科学管护技术,使每亩麻竹产量提升30%以上。加工环节,5000平方米的加工基地将竹片直供重庆理文、赤天化等大型纸业企业;竹枝、竹叶则粉碎发酵制成高蛋白饲料和有机肥料,反哺林下种植。
“以前竹子只能卖原料,现在从竹片到有机肥,再到林下农产品,一根竹子能‘变现’好几次。”专合社负责人介绍,2024年3000亩初产期麻竹已实现每亩综合产值超2300元,预计2026年基地扩至2万亩后,年产值将突破2400万元。
产业发展也带动民生改善。专合社带动周边80余名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老王把3亩地流转后,在加工车间务工,月收入稳定在3000元以上。“不用外出打工,能照顾老人孩子,收入还比以前高,这样的日子太踏实了。”
基础设施同步升级:30余公里生产道路贯穿竹海,41口山坪塘和储水池保障灌溉,技术培训培育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高庙子村党支部书记余凯东感慨:“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产业起来了,不少人回来务工、创业,村里人气越来越旺。”
这一模式的成功,离不开政策精准赋能。国家《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荣县将竹产业纳入县级重点产业,提供信贷贴息、技术培训、基建支持,并搭建产销平台,推动创建县级现代林业竹产业园区,打响“荣县麻竹”区域公共品牌。
秋日的荣县竹海,绿意深浓,硕果盈枝。这片浸润着暖阳的竹林,正见证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供稿方:自贡市荣县县委宣传部徐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