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市中区:一个中心、多方聚力 “三无小区”变身“五有家园”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乐山市市中区:一个中心、多方聚力 “三无小区”变身“五有家园”

2025-11-13 10:58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年来,市中区将“三无小区”治理作为纵深推进党建引领“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化城市更新、擦亮“烟火嘉州”文明底色的重要抓手,通过建强基层组织、建好治理队伍、强化资源集聚、形成长效机制,持续破解“三无小区”无物业管理、无责任主体、无人防物防等难题,打造一批有业主自治组织、有安全防护设施、有基本物业服务、有干净整洁环境、有长效管理机制的“五有小区”。

党建引领破好局,着力解决“主管空白、主题失焦”问题

一是组建专班强推进。成立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专班,建立“区委主要领导挂帅督战、组织部长牵头抓总、街道书记一线落实、社区书记具体实施、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责任链条,坚持“日调度、周会商、月调研”,组织部长每月现场办公、定期调度督导,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二是组织扎根强引领。推行组织全覆盖植入、党建全过程渗入、党员全方位融入“三入”工作法,依托“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组织—院落党小组—住户党员”五级治理体系做深做实群众发动、议事协商、建立共识等各项工作,切实打牢群众基础。

三是调研统筹强支撑。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市委党校、市中区委组织部、相关街道深入14个“三无小区”开展调研分析和走访摸排,形成党建引领“三无小区”综合治理《调研报告》《行动方案》,指导街道和相关镇按照“性质相似、地域相邻、规模适度、便于管理”原则,科学划定“三无小区”909个,含3156余楼栋、16.8余万住户、2810名党员,建立小区信息、个性问题、需求清单“三个台账”,扎实筑牢工作基础。

多方开源聚好力,着力解决“资金紧缺、力量分散”问题

一是整合项目资金推动。在5个街道建立“政策—项目”匹配库,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烟火嘉州城建设、慈善社区创建等项目政策资金精准申报,整合住建、民政、文旅等部门资金3.8亿元,安装视频监控200余套、智能门禁300余个,新划车位1600余个,协调三大运营商开展电缆“蜘蛛网”下地,推动420个“三无小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主动融入全区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城市更新等重点任务,大力实施“一小区一品”主题改造,融入历史文化、人文古迹、党史渊源等特色氛围,让“三无小区”治理同城市建设、文旅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二是投入专项党费驱动。坚持示范带动,在党组织作用发挥较好、项目资金投向集中、城建发展迅速的“三无小区”选点投放专项党费100余万元,建设党群驿站、民情议事厅、互助空间等“红色阵地”,打造九龙巷院落、九龙巷、桂花楼海棠湾片区、红旗小区等“三无小区”治理样板,提炼总结不同类型小区、不同资源禀赋小区的治理经验,吸收融入《调研报告》《攻坚行动方案》,形成可推广、可学习、可复制的制度经验。

三是引领社会资本联动。推广“以资源换服务”合作模式,利用小区闲置资源培育引进助老托幼、关爱食堂、社区老年大学等社会组织17家,吸引民宿业主、各类业态商家投资入驻,为小区居民输送低偿、专业、多元化服务,以“公益冠名”吸引国资、银行、社会资本赞助,将闲置国有资产改造为便民摊位、停车位、广告位等,所得收益反哺“三无小区”综合治理。

多元共治转好型,着力解决“政府单干、群众旁观”问题

一是共解一批难题深化群众‌参与。开展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服务到“嘉”专项行动,设置“接诉即办”线下受理点,用好树下议事会、社区办公日、院落党课等载体,通过组织一次群众参观、征求一轮居民意见、解决一批关切问题、取缔一些关键障碍,有效建立起“群众提需求—党员领任务—支部督落实”闭环机制。开展“微心愿”众筹项目,鼓励居民认捐小额项目,由社区颁发捐赠证书并公示贡献榜,不断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

二是组建一批队伍壮大‌志愿力量。搭建“网格—自管委—党员责任田”小区自治体系,动员“双报到”单位和党员志愿者“订单制”认领帮扶小区“需求清单”,推行志愿服务“微光超市”积分兑换,将红色代办、助老送餐、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志愿行动转化为“微光积分超市”实物奖励,激励群众多参与、做好事,有效形成“划片包干精细管理、联户到人服务直达、群众点单组织办结、群众参与长效维护”有机治理机制。

三是开展一轮活动融洽干群关系。以趣缘为链接组织居民自发建立舞蹈队、合唱团等文艺队伍,组织党员一月一主题开展志愿服务,开办小区“共享工具室”“换享家”跳蚤集市等活动,不断促进邻里间互相了解认同,干群间互相赞赏协同。(供稿:乐山市市中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