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26年社会发展领域“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发布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都市2026年社会发展领域“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发布

2025-11-11 16:47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部署,为深入推进科技支撑我市绿色低碳、应急安全发展,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发布2026年绿色低碳、应急安全“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具体事项如下。

榜单内容

(一)绿色低碳领域

榜单一:水体新污染物非靶向筛查和溯源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1.需求目标:

针对成都市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水功能区等水体新污染物风险评估的需要,研究适应成都本地、具有技术引领性的新污染物非靶向筛查和溯源技术,并在成都市开展筛查和溯源的应用示范,解决传统靶向方法检测种类少、传统溯源方法无法利用非靶大数据的瓶颈问题,支撑成都市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与治理,落实各级新污染物治理实施方案的要求。

2.考核指标:

(1)建立成都市本地化的新污染物毒性评估和暴露浓度非靶向筛查方法,基于AI广谱非靶向筛查方法污染物筛查范围不少于5万种;特异性非靶向筛查方法,新污染物类型不少于5种(包括抗生素、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有机磷酸酯、环烷酸等类型),新污染物不少于1000种,新污染物疑似清单不少于1万种,主要污染物方法回收率80-120%,针对污染源或区域获得标志物,化学结构鉴定率>95%;

(2)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非靶向分析无标样新污染物分析方法,分析模型训练集R2> 0.9、验证集R2>0.8、均方根误差(RSME)<0.3;提供可供用户本地使用的交互式软件,该方法应用领域涵盖不少于1000种新污染物,95%以上污染物定量误差<300%;

(3)构建新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神经毒性及PBT综合属性等终点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覆盖毒性终点不少于5个,模型训练集R2> 0.9、验证集R2>0.8;

(4)建立成都市主要污染源高分辨质谱非靶向指纹数据库,污染源类型不少于5种,污染源包含不少于1万种特征,识别不同污染源特征污染物不少于100种;

(5)构建基于成都市本地污染源指纹数据的新污染物非靶向定量溯源方法,输入特征不少于1万种,污染物浓度可跨4个数量级,溯源精度不低于90%,定量算法计算时间缩短至分钟级。

(6)选择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工业园区等不少于3个典型场景进行应用示范验证。

3.实施期限:2年。

4.榜单金额:200万元。

榜单二:高耗能公共建筑更新降碳动态基线与低扰动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1.需求目标:

针对成都市既有公共建筑能耗强度高、碳排放贡献显著的问题,开展运行能耗与碳排放现状评估,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动态”能碳基线模型;围绕透明围护结构、冷热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储能系统等,提出建筑地域适宜性改造技术路径,研发低扰动改造关键技术;开发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全生命周期建筑碳足迹量化分析工具。研究成果应在成都市开展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1)建立不少于200个项目的成都市高耗能公共建筑能碳样本数据库,涵盖办公、商场、酒店类型项目各不少于50个,覆盖不同节能标准实施周期;研发成都市典型既有公共建筑多维动态能碳基线模型。

(2)提出典型办公、商场、酒店类高耗能公共建筑在不同节能标准实施周期内的碳减排实施路径。研发1套透明围护结构低扰动改造技术,实现热工性能提升20%;开发1套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既有建筑冷站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实现供冷负荷与系统全工况运行性能预测,日累计偏差小于±8%,逐时偏差小于±12%,冷站供冷系统实测能效不低于5.0。

(3)开发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全生命周期建筑碳足迹量化分析工具,以及相应的建材(新增不少于30种常用绿色建材)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形成地方标准导则或自愿碳减排方法学2项。

(4)建成示范应用场景3个,需满足条件:

①涵盖办公、商场、酒店3种类型,并采用集中冷热源;

②开展低扰动技术体系应用;

③实现建筑总降碳量25%以上。

3.实施期限:2年。

4.榜单金额:200万元。

(二)应急安全领域

榜单三:应急救援领域人员高精度定位及通信导航关键设备研制及示范应用

1.需求目标:

针对复杂环境下应急救援面临的通信信号不稳定、救援指挥调度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开展通信、定位技术融合的室内外定位技术研究,实现室内外多场景高精度定位;开展应急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分析灾害现场(例如火灾遮蔽、地震坍塌等)的环境状态,实现人员间实时通信;研发基于AI的3D路径规划与智能导航,获取人员位置信息,对救援环境实时采集、建模,智能生成安全、精准撤离路径;研制高精度定位导航通信一体化设备,灾害现场信息回传到智能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为场外人员提供可视化救援更新策略、被困人员区域危险态势研判等功能。研究成果应在成都市典型灾情救援模拟场景开展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1)研制高精度定位导航通信一体化设备。其中,定位技术:室内水平定位精度≤ 0.5m,室内垂直定位精度≤0.6m,定位时延≤200ms;通信技术:通信信号传输距离(复杂环境下)≥500m,传输时延≤50ms,通信速率≥2Mbps;导航技术:救援实时采集、3D建模时间≤30s,撤离路径智能规划时间≤1s,导航精度≤1m。

(2)数据兼容性:灾害现场信息接入智能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并提供可复用、可扩展的模块及接口。

(3)平台救援策略生成时间≤10s,平台对被困人员区域危险态势研判时间≤5s。

(4)研制设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2-3项关键技术;形成定位通信导航技术应急救援策略方案1套,包含一体化设备的设计图纸、技术参数、操作手册、维护手册等,及救援平台的使用手册、操作指南和系统架构设计文档。

(5)选择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山区等不少于3种典型灾情救援模拟场景开展应用示范,形成灾情救援模拟场景应用示范报告1份,包括应用示范的实施过程、测试数据、应用效果、改进建议等内容。

3.实施期限:2年。

4.榜单金额:200万元。

揭榜流程(详细流程请扫描文末二维码查看)

按照申报揭榜→评审公示→签署“军令状”的流程实施。

“成都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网址:

https://kjxm.cdkjfw.cn

揭榜要求与时限

(一)揭榜要求

1.揭榜方应为登记注册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且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鼓励企业牵头联合科研院所申报。

2.联合审报的,各联合方应签订揭榜合作协议(加盖公章),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任务、经费投入、知识产权及财政科技经费分配权益,协议作为申报揭榜附件上传。

3.申报揭榜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揭榜单位及项目负责人。

4.预期成果最终用户不能作为牵头揭榜方或参与揭榜方;参与榜单论证专家不能参与揭榜。

5.申报单位和项目组人员被列入科研失信行为记录或受到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惩戒的,在惩戒期内不得申报。

6.申报材料中不得出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能公开的内容,涉及内容不得涉密;涉及涉密信息的,申报单位必须作脱密处理,因申报材料出现泄密的,由申报单位负责。

(二)揭榜时限

项目实行定期申报,逾期系统将自动关闭,逾期未完成申报的市科技局不予受理。

申报单位网上提交(含退回修改再次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28日17:00;推荐单位网上审查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30日17:00;市科技局(含窗口)网上审查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31日17:00。

提示:请各单位审核提交后,及时在系统关注各审核环节审核意见,根据有关审核意见要求修改完善后,及时再次在系统提交,逾期造成不能正常申报的责任由申报单位自行承担。

02

四川省2026年度农林与资源环境领域科技攻关需求开始征集

综合: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成都市科学技术局门户网站

近期,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正在公开征集先进装备、清洁能源、先进材料领域科技攻关需求综合解决方案。有关事项如下: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集2026年度农林与资源环境领域科技攻关需求的通知》网址:

https://kjt.sc.gov.cn/kjt/gstz/2025/9/26/465ad1dc6c1540f5a78539d15af477c6.shtml

征集方向

(一)农业领域。重点围绕以下方向征集科技攻关需求:高产高效绿色种养技术、绿色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高效保鲜技术、农业绿色投入品创制、功能性农产品开发、智慧农业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等。

(二)林业领域。重点围绕以下方向征集科技攻关需求:林下生态种养模式创新、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林业资源高值化利用、智慧林业与装备研发等。

(三)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围绕以下方向征集科技攻关需求: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固废危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新污染物监测与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环境监测与智慧管控等。

(四)自然资源领域。重点围绕以下方向征集科技攻关需求:地质矿产与能源安全保障、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自然资源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支撑等。

(五)防灾减灾救灾领域。重点围绕以下方向征集科技攻关需求:重大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识别、重大工程灾害防御与韧性提升、应急救援与处置关键技术、灾情评估与恢复重建支撑技术等。

(六)安全生产领域。重点围绕以下方向征集科技攻关需求:重大安全事故防控关键技术、智能化风险监测与管控、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建设等。

(七)绿色建材产业链领域。重点围绕以下方向征集科技攻关需求:市政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升级、石材资源高效利用、装配式装修材料研发、健康环保装饰材料、高性能保温材料、竹材绿色建材创新应用等。

征集要求

(一)提出科技攻关需求应目标明确、指标具体,具备在2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可行性。

(二)单项需求申请财政科技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

(三)同一需求仅限通过1个推荐渠道报送。

(四)请各单位结合需求的重要性、紧迫性、技术可行性、产业带动潜力等因素,对所提需求进行科学排序,形成推荐需求清单。

报送方式和要求

(一)报送渠道

1.中央在川一级单位、省属高校及科研院所可直接报送。

2.各市(州)科技局、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可推荐报送。

3.其他单位可通过归口管理部门推荐报送。

(二)材料要求

1.请各单位于2025年10月17日24时前,将《科技攻关需求征集表》和《科技攻关需求清单》的电子文档及盖章PDF扫描件发送至邮箱(无需纸质件,逾期不再受理)。

2.电子文档和盖章PDF扫描件内容须一致。

3.所有材料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附件

1.企业科技攻关需求征集表(企业自身无解决能力)

2.企业科技攻关需求征集表(企业有解决能力,拟自研或联合攻关)

3.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攻关需求征集表

4.科技攻关需求清单

03

《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印发

来源: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四川省科技型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工信部科〔2025〕131号)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研究制定并印发了《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供稿:成都市科学技术局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