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高新区“三重赋能”点燃文旅融合发展引擎

当前,达州高新区紧扣四川省委、达州市委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组织工作服务保障作用,通过“规划引领、品牌塑造、人才支撑”三重赋能,做实党建引领聚合力,文旅融合促发展。

强化引领,构建文旅发展新体系。优化空间布局。研究制定《推进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构建“一核引领(梨树坪-火烽山都市休闲极核)、三带联动(金垭机场特色文旅产业带、河市通航低空文旅示范带、智慧楼宇数字农文旅研学带)、多点支撑”的“1+3+N”产业体系,明确功能分区与发展路径。推动组织联动。由区党工委统筹,联合5个乡镇(街道)党组织建立党建协同机制,发挥园区“毗邻主城、山水环抱、资源富集、交通便捷”优势,探索党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提升服务效能。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四心”作风教育整顿,加强作风整改,设立党员先锋岗,常态化开展活动咨询、便民服务、应急救助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游客超10万人次。


打造品牌,提升区域影响力与吸引力。策划特色活动,增强品牌效应。着力打造“红色引擎+文旅高新”党建品牌,围绕“传统+潮流”双向发力,组织举办音乐啤酒节、非遗潮玩节、湖畔音乐会、璀璨烟花秀等品牌活动,累计集聚商户100余家,吸引超60万人次现场参与,带动周边消费突破2500万元,形成具有辨识度的文旅IP。推动农旅融合,塑造乡土品牌。以党建促农旅,以农旅促党建,依托各乡镇资源禀赋,组织举办龙虾品鉴、田园体验、果蔬采摘、农货直播等主题活动,推动“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农田变景区”,实现党建与农旅双提升。拓展科技体验,创新品牌内涵。发展“光电射击+训练”“智慧农业+采摘”“低空旅游+研学”等新业态文旅项目,丰富游客体验,提升品牌科技含量与吸引力。

加强人才支撑,激发文旅发展内生动力。精准引才,补齐专业短板。围绕低空旅游、数字文旅等新业态需求,组织引进航空运营、数字技术等4名专业人才,充实文旅骨干队伍,推动业态创新与服务质量提升。强化培育,提升本土能力。加强本土文旅人才培养,通过专题培训、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文旅团队。优化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完善人才服务与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组织氛围,推动人才在策划、运营、推广等环节发挥关键作用,为文旅融合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供稿:达州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组织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