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疾控:筑牢健康防线,应对季节性健康挑战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泸州疾控:筑牢健康防线,应对季节性健康挑战

2025-11-11 14:33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十一月正是秋冬交替时节,昼夜温差大,而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是泸州市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部分肠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特别注意此类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同时,秋冬季节也是容易发生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意外的季节,寒冷季节还易导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

流行性感冒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为流感高发季节,近期四川省流感病例上升,泸州市10月流感报告病例数较9月大幅上升,提示今冬流感流行季节已提前到来。秋冬季也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应继续做好防护。

泸州疾控防控建议:

主动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及感染后严重症状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有接种意愿且无禁忌症者,均可按相关要求接种疫苗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做好个人防护。在人群密集、密闭场所,规范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

保持环境卫生和室内空气流通。居家/办公场所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数次;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部位。

保持手卫生。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液洗手(≥20秒);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

做好健康监测。关注自身及家人体温,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居家休息,避免带病外出活动。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管理。学校及托幼机构应着重防范呼吸道传染病暴发,加强环境卫生和教室的通风消毒,落实晨午检、病因追踪、疫情报告、病例隔离等各项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高发。每年10-11月是泸州市手足口病发病小高峰,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机构人群密集,易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

泸州疾控防控建议:

保持手部清洁。触摸公共物品、外出回家、进食如厕后,及家长处理污物后,需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面部。

做好清洁消毒。定期清洁消毒门把手、玩具等;奶具餐具煮沸消毒,衣物被褥日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减少接触机会。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出疹儿童。

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症状时,尽早就诊。

积极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做好托幼机构疫情防控。严格落实晨午检、缺课追踪、疫情上报、病例隔离及日常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成人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儿童发病先出现呕吐,老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症状多数较重。

泸州疾控防控建议:

勤洗手。饭前便后、制作食品前,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

吃熟食。处理和加工食物要生熟分开。食物要彻底煮熟,尤其是食用肉类、海产品和蛋类食品的时候。

早隔离。一旦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居家休息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再复工/复课。

速清洁消毒。做好居家及工作环境的清洁消毒,定期开窗通风。如果家庭成员、学生当中出现了呕吐或者腹泻,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换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多发生在冬季,尤其在使用煤炉、燃气热水器、炭火取暖等场景下,因通风不良导致一氧化碳蓄积,易造成中毒,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泸州市常年均有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主要集中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

泸州疾控防控建议:

规范使用取暖设备。使用煤炉、炭火盆时,需安装合格烟囱并定期检查,避免漏气,煤炭要烧尽,不要闷盖;燃气热水器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室外或阳台,禁止安装在浴室等密闭空间。

室内取暖时保持环境通风。室内使用煤、气、炭火取暖或烹饪时,务必开窗留缝通风,避免长时间密闭空间停留,降低一氧化碳浓度。

定期检查取暖设备。维护和清扫烟筒、风斗,保持烟筒、风斗畅通。定期对燃气、煤气热水器减压阀和皮管进行检修。

警惕汽车等特殊场景风险。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空调车在停驶时开空调切不可将车窗全部关闭。

掌握应急处置方法。发现有人出现头晕、恶心、意识模糊等中毒症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同时叫救护车,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心脑血管意外

受冷空气或寒潮的影响,气温时常会出现骤降,也容易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泸州疾控防控建议:

注意保暖。冬季天气寒冷,在寒冷刺激之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提升,因此注意保暖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其要注意胸部和颈部的保暖。尽量避免在寒冷的大风天气外出,如需外出,需多添加衣物,以感觉身体舒适为主。室内温度较低,需开暖气或空调来增加室温。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心梗和脑卒中的风险。

预防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可造成心脏负担加重,易诱发心衰或心肌梗死,因此冬季还应预防呼吸道感染。除要保暖外,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后洗手的好习惯,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警惕早期症状,发现及时就医。冬春季节更应注意心梗或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规律服药,一旦出现常见心梗(胸痛、胸闷、心慌、出汗)或脑卒中(面部麻木、言语不清、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视力模糊)等早期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供稿方:泸州市疾控中心)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