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绘就零碳发展与民族团结交融的壮美画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峨边:绘就零碳发展与民族团结交融的壮美画卷

2025-11-10 16:46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大渡河的潺潺水声与万亩林海的松涛之间,四川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正悄然书写一场绿色变革与民族团结的双赢篇章。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节点,这片森林覆盖率高达79.27%的绿色明珠,以“零碳”为笔,以“团结”为墨,勾勒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零碳引领:从产业变革到全域实践

11月3日,2025“零碳中国”(乐山·峨边)绿色产业投资大会以“乐享山水零碳新路”为主题拉开帷幕。会上,峨边彝族自治县政府与中国投资协会签署战略协议,并落地7个绿色产业项目,涵盖清洁能源、新材料、新型储能等领域,标志着市场对零碳发展的高度认可。

这一成果背后,是峨边系统化的“三区联动”零碳布局:以省级经开区创建为契机,嵌入清洁能源体系与智能微电网,推动企业向“零

碳工厂”转型之“园区升级”;以通过绿色建筑推广与节能微改造,构建“精致之城、美丽峨边”城市框架之“城区焕新”;以黑竹沟5A级景区创建为核心,推广电动观光车等低碳设施,打造世界级零碳旅游目的地之“景区赋能”。

该战略将零碳理念从产业层面延伸至城乡全域,形成了从园区、城区到景区的立体化实践体系。

融合共生:绿色转型中的民族团结实践

在零碳发展的时代叙事中,峨边将生态治理与民族团结紧密融合,使绿色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各族群众,绘就一幅人与自然、人与人和睦共生的美好图景。

茗新村书写了一部生动的“天麻致富经”。这个位于新林镇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曾安置了来自8个彝族地区县的自主移民。如今,在四川健宝中药材公司的带动下,村民通过“工厂化+林下种植”相结合的模式,逐步掌握了天麻立体栽培技术。这一绿色产业不仅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更助力十几户家庭实现稳定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并重的致富路。

而在沙坪镇东风新城社区,八个民族的居民共同生活,共建家园。这里,“七彩东风”志愿服务队与“积分超市”等创新机制,巧妙地将社区治理转化为促进民族团结的纽带。每逢彝历新年,欢快的达体舞节奏响起,各族居民携手共舞、笑语盈盈,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日常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根基。

教育赋能:从职教课堂到产业振兴

峨边职业高级中学正成为技术能力与人文精神交融的育人孵化器。学校立足地方实际,开发出多门融合民族文化与专业课程的校本教材:机电课上解析家乡水电站的运行原理,食品加工课传承彝族传统美食工艺,无人机实操训练则直面山区产业发展需求。

作为“中国竹笋之乡”,杨河乡曾长期受困于交通不便。如今,学生运用无人机技术实现森林精准定位与物资高效吊运,有效破解了农产品出山的运输瓶颈。在校的970余名各族学生实行混合编班,共同参与“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班会与非遗文化展示,在互动中铸牢共同体意识。

近十年来,学校累计培养8000余名技术人才,凭借98.5%的就业率与95%的高考升学率,他们正成长为推动峨边零碳建设与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

未来展望:织就零碳百重绿,浇筑团结共同根

面向未来,峨边正聚焦资源能源转化,发挥“低价绿电+零碳认证”优势,全面推进“园区—城区—景区”三区联动的零碳实践。从园区到城区,从景区到乡村,以系统化的零碳实践,走出一条民族地区绿色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同时,峨边深化拓展“互嵌共融共居增效”优质共享,大力营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氛围,深入推进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

通过构建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分层分类推进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如今在峨边,从产业园区到职业课堂,从彝家新寨到城市社区,绿色发展与民族团结如同两条并行的轨道,承载着峨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黑竹沟的清风拂过无人机桨翼,当“峨边梦笋”跨越山河走向全国,这座小城以系统化的零碳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与民族团结如何相得益彰。在这里,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身,正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旋律同频共振,奏出一曲跨越发展的时代强音。(供稿: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刷认阿发 耍惹小付)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