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 做转化|专注“1到N”,把科技成果“用”出新价值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成都 做转化|专注“1到N”,把科技成果“用”出新价值

2025-11-10 16:30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作为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

成果转化专员

吕韦岑长期致力于

推动校企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

他不仅是学院与企业之间的联络人

更是产教融合实践的推动者

人物档案

2023年,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四川省电子学会以及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联合成立“四川电子新工艺与新材料应用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吕韦岑担任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一职。

研究院整合了行业专家、技能大师、企业工匠和学校教师的优势资源,组建了专业的技术攻关团队。“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接各类企业,收集企业需求和科研成果,并进行精准匹配。”吕韦岑介绍。

2024年,学院进一步整合资源,成立了科教融汇中心。该中心融合研究院,创新性采用“平台+项目+成果+资金”的运作模式,为校企双方寻找、对接、转化现有科技成果提供助力,成为校企合作的承载地、产教融合的示范地。

作为中心的成果转化专员,吕韦岑的主要职责是“挖掘企业需求,做好对接服务”。2025年以来,他已成功对接11个合作项目,涉及低空经济、智能网联、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

TA的转化日记

在分享科技成果转化经验时,吕韦岑强调了资源积累的重要性。

“首先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多观察行业动态,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积累过程。”他表示,只有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和现有技术成果,在脑海中建立起“知识库”,才能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他提到,学院与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盾科创”)共同研发的无人机三位一体安全管控体系,正是基于精准供需对接的典型案例。该体系创新构建了覆盖巡检、消防、通信联动的实战化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模糊的痛点。

“该体系以腾盾科创的无人机能力为基础,采用三机协同模式。”吕韦岑解释道,“当巡检机发现火情,灭火机会立即起飞压制火势,通信系统同步向消防部门传输实时数据。”

在前期校园消防演练中,该系统展现出高效响应能力:巡检机发现火情后,灭火机即刻启动扑救程序,整套机制运行流畅。据介绍,目前体系硬件、软件及通信架设均通过验证,具备市场化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成功案例还蕴含着特殊的校友情缘。

“腾盾科创负责人、我院引进的总工程师和我都是电子科大同一专业的校友。”吕韦岑透露,“企业提供核心技术,我们负责对接市场需求,这种基于校友网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实现路径。”

从“1”到“100”

让科技成果发挥新价值

2024年6月,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加入成都市技术转移联盟。吕韦岑认为,加入联盟使研究院真正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生产落地到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学院在成果转化上的核心优势在于人才服务和技术支撑,现在通过联盟对接了前端研发资源,使研究院实现了‘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模式的升级。”吕韦岑介绍。

作为一所职业技术型院校,学院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主要集中于“应用性研发”,即从市场需求出发,整合现有技术成果,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方案。

吕韦岑解释道,“‘985’或‘211’高校,他们的重点在于完成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我们则更侧重于把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实际应用,最终形成更具市场价值的产品。”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该校联合中车集团和腾盾科创共同研发的全地形检验检测装备。

“过去采矿依赖人工或小型车辆,在复杂环境中常因地形受阻无法深入。”吕韦岑表示,“为此,三方联合研制仿生型全地形装备,它类似蜘蛛或机器狗,可进入传统车辆无法抵达的区域,在矿洞内执行数据采集、图像识别及消防安全应急处理任务。”

该项目研发灵感源自对小米机器狗技术的考察。“在参观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米机器狗展现出卓越的运动性能,而且其技术架构完全开源。”吕韦岑介绍道,“这促使我们萌生了一个创新构想——将小米的开源技术框架,与中车集团在驱动系统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腾盾科创的软件控制能力进行深度融合,开发一款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产品。”目前,该装备正处于理论验证阶段。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