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 做转化|深耕成果转化十六年,他始终奔走在“陪跑”的路上→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成都 做转化|深耕成果转化十六年,他始终奔走在“陪跑”的路上→

2025-11-10 16:30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材料学出身

深耕成果转化十六年

从实验室到市场、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他始终奔走在“陪跑”的路上

白天看项目、跑企业

晚上理思路、写材料

他既建造科创生态的“高速路”

也在早期项目中培育“新引擎”

人物档案

王洪浩的成果转化之路,早在研究生时期便已开启。在读研期间,王洪浩就曾深度参与中试环节的科研实践。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研究院做科技成果的发现、筛选与对接,这些工作经历为他日后深耕成果转化领域打下了基础。

2014年,他加入成都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服集团”),步入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科服集团是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国有平台公司,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发展要素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投资”为模式大力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中介及综合科技服务。

十一年的时间里,他既做过投资,也负责过孵化。从筛选撮合到资本赋能,从孵化培育到生态构建,他逐步成长为成果转化领域中一位兼具一线经验和战略视野的实践者。

▲图片截自: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

王洪浩常年投身于科技成果转化一线,他用“一直在路上”形容自己的工作节奏。他说道,“做我们这一行,最常态的就是白天永远在外面跑。一周五天,我至少有四天都在外头——从一个会赶到另一个会,从一个园区跑到另一家企业,还要走访科研院所、对接各类机构、协调政府部门……可以说,几乎停不下来。”王洪浩感叹,“白天跑现场,晚上写材料、理思路——这确实非常辛苦,但也是成果转化工作的真实写照。”

成果转化虽然充满挑战,但其中也有许多让王洪浩感到成就感满满的时刻。“你十年前投的项目,终于在十年后成功上市,那一刻的成就感是非常真实的。”他表示,“你看着它一路走来,历经种种艰辛,非常不容易。能走到今天,你会由衷地为它高兴。”

而另一种成就感,则来自于日常与企业的互动。“我们帮助企业对接了资源,而这一点支持有时候可能会成为公司发展的关键。企业不仅认可你,还因此更加信任科服集团,这种双向的认可和回应,也让人很有成就感。”王洪浩说道。

不久前,王洪浩已出任科服集团旗下成都工投美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新岗位上,他将继续专注于科技金融与科技成果转化融合,推动更多科技项目走向市场。

TA的转化日记

“真正帮助企业成长,远不止于资金投入,更在于持续的资源赋能与战略陪伴。”王洪浩强调,“我们常常要做的,是在长期陪伴企业的过程中,依托政府平台整合资源、弥补企业短板。”

成都成电光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电光信”)的十年上市历程,正是科服集团“陪伴式孵化”模式的一个标志性案例。该公司由电子科技大学邱昆教授团队于2011年创立。“从企业成立不久,我们就关注到他们,并于2014年对其进行了投资,同时下决心要陪着团队走很长一段路。”王洪浩回忆道。

在这整整十年间,科服集团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在企业发展的多个关键阶段精准助力。“我们帮助企业对接各类资源、申报多项资质。”王洪浩表示,“只要他提出需求,我们基本有求必应。”

得知成电光信计划计划冲刺北交所,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申请未果,上市面临较大风险,“我们迅速组织专业团队,在上市前最后一年的时间窗口内全力辅助,最终帮助企业成功获评,扫清了上市道路上的关键障碍。”去年,成电光信终于成功登陆北交所。

而从回报来看,这项历时十年的投资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个项目让我们实现了11倍的回报。通过长期支持与陪伴,我们既培育了企业,自身也实现了国有资本的良性循环。”王洪浩说道。

成电光信的十年陪伴之路证明,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对此,王洪浩认为,做好成果转化必须有决心、耐心和信心,“成果转化本身难度大、挑战多,没有坚定的决心难以持续推进。成果转化还应保持长期投入的战略定力。这条路虽然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终将见到成效、结出硕果。”

既修“高速路”,也造“新引擎”

双向投资驱动创新

在科服集团,王洪浩曾担任了3年多的投资业务部部长,主要负责科服集团的投资业务管理工作,既修“高速路”,也造“新引擎”。“科服集团的投资布局主要划分为两大方向:一是面向成果转化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的战略投资,二是以基金为载体的多元资本投入。”王洪浩介绍。

在战略投资方面,科服集团聚焦创新链关键环节,重点布局了包括蜂鸟中试平台、米格实验室等一批高端服务机构,以及多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创新中心。“这类投资更加注重功能完善与长期价值持有,核心目标是支撑集团整体的战略布局与创新生态构建。”王洪浩介绍。

作为整合科研资源的高端检测服务平台,米格实验室在成都设立的首家集中式共享实验室于近期正式投入运营。“从米格实验室决定落地成都、成立合资公司,到首家集中式共享实验室建成,我们全程提供了服务。”王洪浩表示,“成都本身科教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大院大所。引入米格实验室,正是希望通过市场化机制,有效盘活本地科研院所的检测资源,提升服务能力。”

“成都是米格实验室在北京以外较早落地并深耕的城市,我们对它的发展很重视。除了资本投入,我们还协助其采购设备、对接客户、开展市场推广,全面支持米格实验室充分发挥其在半导体、新材料、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检测服务能力。”王洪浩补充道。

科服集团的基金投资则以早期天使投资为核心,重点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过设立中试基金、国内知名GP合作设立孵化基金等多种形态,以多元化方式积极切入早期科技创新赛道。

为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的“第一桶金”需求,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蓉转化,7月10日,成都市科技局正式对外公布《成都市开展财政科技资金“先投后股”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尽管政策还未正式施行,但王洪浩团队已经开始做准备工作了。“首批项目的征集工作已经启动,通过多种渠道,现已收集到约一百多个项目。”王洪浩表示,“这些项目来源多样,包括高校及科研院所待转化的科技成果、有意向来成都创业的外地团队,以及大院大所孵化的项目,还有从上市公司或龙头企业分离出来的创业项目等多种类型。”

作为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国有平台公司,科服集团代表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承担了“先投后股”中的转股工作。“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完整基金体系,涵盖天使、VC、并购直至上市等各个环节。”王洪浩表示,“由科服集团承担转股工作的一大优势在于,能够助力被投项目获得持续性的后续融资支持。”

财政资金“先投”,国有投资平台配套组建相应的专项接续基金,能够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可有效整合更多资源以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王洪浩表示,“尽管方案目前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已吸引全国多个地区前来交流学习。”

近年来,成都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在王洪浩看来,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政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坚定决心,也为创新生态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片截自: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

“过去很多人对‘早期投资’还感到陌生,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不仅早期科技项目能够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投身这一领域。”王洪浩表示,“从大院大所到高校院所,都能感受到这种转变。以往科研人员对创业或成果转化往往心存顾虑,如今在政府积极营造的良好环境下,大家愿意主动走出实验室,让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创造更大价值。”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