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 做转化|60余项科技成果“落地生金”,看TA如何让“书架”变“货架”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
“优秀的教授,不见得是优秀的企业家。”
“研究成功还不如去研究失败。”
……
谈到科技成果转化
张国宝金句频现
从业十年
让技术走出论文
让创新落地生根
每一句箴言
都源于实战的淬炼
人物档案

TA的转化日记

在张国宝看来,在高校做成果转化难度更大。长期以来,高校科研院所走不出“成果多、转化率低”的困境。以西南交通大学(简称“西南交大”)为例,“到现在为止,已授权有效的专利约7400多件,但真正转化的为数不多,不足5%。”张国宝介绍。
2016年,西南交大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验,以产权激发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解决了“不愿转”的问题。一场源自于高校的职务发明产权混改,首次将触角伸向了产权“禁区”,被誉为科技界“小岗村”改革。
在这之后,改革脚步并未停止,西南交大不断推出关于科技成果转化难的解决方案。
张国宝介绍,“针对转化过程中领导干部‘不敢转’的顾虑,创新采用非资产化管理模式;面对成果成熟度低‘没有成果可转’的问题,则通过与双流区共建中试研发平台来突破。”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促成60余项科技成果落地
“我们的设备能够快速检测钢轨是否因长期使用导致磨损超限,并自动生成报告,为后续打磨作业提供依据。”在成都西南交大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研究院公司”),张国宝带领一行人来到了轨道检测研究室,这里有他们正在转化的一项科技成果。

“每年高铁、货运铁路都要进行钢轨打磨,这就需要用到一些检测仪器去做廓形检测。”张国宝介绍,“传统检测方式依赖人工,主要使用钢板尺、样板尺等工具进行单点测量,效率很低。国外设备虽然能实现自动化,但仍需间隔选点抽样测量。我们的设备实现了连续自动化检测,大大提升了效率。”
“目前,设备已经迭代了多个版本,从最初的实验室样品已形成了产品样机。”该项目的研发工程师说道。

研究院公司是由西南交通大学与双流区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公司现有47名员工中,研发工程师占比超过70%。
“这些来自高校的科技成果一开始都是以项目制的方式运行,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成高校里面的课题组,我们内设了项目部门,如轨道检测研究室、探地雷达研究室等,通过科技扶持资金支持项目中试研发。”张国宝介绍。
公司探索出了“先中试后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通过“天使前投资”支持实验室原理样机向中间试验样机跨越。
“我们希望能在这儿完成中试研发过程,然后再推向市场。”张国宝介绍,只有完成中试阶段的产品才能准确呈现核心功能指标,社会风险投资可因此进行利益和风险评估,决定是否投资。
目前,研究院公司已对西南交大的7项科技成果进行了“天使前投资”,其中2项获得中试成功,即产品研发成功并实现小批量销售收入。

2015年,张国宝正式加入研究院公司中试项目部,目前担任总经理助理。他认为,研发工程师实际上也承担着技术经纪人的角色,只是分工各有侧重。工程师专注于具体技术的开发应用,而他们则负责整体统筹。
“作为技术经纪人,我全面参与成果转化各环节,包括市场调研、成果筛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协助团队制定商业计划书,协调对接相关资源。”

据介绍,截至目前,
研究院公司已成功促成6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带动社会投资约1.4亿元
。而在60余项成果转化落地的项目中,都有着张国宝的“身影”。去年,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荣获了“2024年成都市十佳科技成果专员”。
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在创新实践中结出硕果
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深耕十年,张国宝常说,“研究成功还不如去研究失败。”在他看来,正是这些深刻的教训,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最宝贵的经验积累。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留不住人,在最初是一个让张国宝十分头疼的问题。“我们以为只要招来人,支付工资就能顺利推进项目。”张国宝说,“但很快就发现,根本留不住人。”研发工程师更倾向于选择大厂,初创项目的不确定性让人才望而却步,“跟着做两三年,万一项目失败,又得重新找工作。”
面对这一困境,研究院公司创新性推出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开始进行“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国企版改革”。
“我们在进行专利申请时,设置了三个专利权人。”张国宝解释道,“除了研究院公司和教授外,第三个专利权人是研发工程师组成的有限合伙企业。”这一制度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研发人员的后顾之忧。

这一激励机制的成效已经显现。以轨道检测项目为例,“最初留下的三位研究生毕业后就加入了项目组,其中一位博士在外工作一年后又选择回来。在这里不仅能拿工资,还能零成本创业。一旦项目成功,研发人员就能成为原始股东。”
张国宝继续道,“研发工程师现在的积极性很高,天天主动来实验室做研发。去年年底,该项目成功研制出产品样机并正式在铁路局获得科研立项,预计今年将取得更大突破。”

在工作过程中,张国宝也常遇到因学术思维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差异而事倍功半的项目。
“优秀的教授,不见得是优秀的企业家。”张国宝说道,“教授们往往带着科研思维来做成果转化,他们追求将产品的某项指标做到极致,却容易忽略市场实际需求和转化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院公司引入专业的产品经理团队。“我们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张国宝介绍,“由产品经理负责规划产品研发方向,确保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以探地雷达项目为例,在专业团队的运作下,该项目不仅成功研制出产品,更实现了市场化突破。“目前,该项目已获得近2000万元的服务收入。”张国宝透露,“去年还拿下了交通领域两家龙头企业的首台(套)订单。”
张国宝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它不是简单的物理转移,所有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在时间、成本、供应链、人力、标准等强约束条件下进行,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此,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解决方案,而如今,这些创新实践正在结出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