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荣县非遗惠玲面:三代匠心守护一碗放心好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贡荣县非遗惠玲面:三代匠心守护一碗放心好面

2025-11-07 15:34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川南自贡市荣县,提起“望佳面条”“品山面条”,当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款百姓口耳相传的惠玲面条,早已实现“地毯式覆盖”,并走向自贡、威远、井研等更广阔的市场。每到旺季,常常一“面”难求。

“面条好做,好面条难做。”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惠玲面条能够屹立市场多年的秘密。在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的今天,这项传统技艺曾面临失传风险。幸运的是,在双石镇品山村,一家人用坚守让这份美味得以延续。

走进惠玲面条的厂房,和面机匀速转动,压面机有序运作。看似简单的面粉、水和食用盐,配比却大有讲究。经过多年传承与深耕,惠玲面条已形成丰富的产品体系。既有承袭古法的盐面、水面王和家常面,也有顺应健康需求的鸭蛋面、鸡蛋面、蔬菜面和山药面。产品包装从800克到2.5斤不等,价格亲民,仅6至10元之间。

惠玲面条的传承,是一部三代人的匠心史。第一代传承人杨光友生于1930年,青年时期便在集体经济中钻研挂面制作,在和面力道、醒面时间、拉面技巧等环节反复摸索,为家族技艺奠定根基。第二代传承人杨明柒16岁随父学艺,不仅继承了对面条品质的执着,更在实践中优化流程,从面粉筛选到晾晒储存,步步精益求精。

第三代传承人王惠是一位90后姑娘,2018年毅然接过传承重任。她既尊重传统工艺,又融入现代生产理念,在保持风味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品研发,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如今,惠玲面条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涵盖和面、熟化、压面、大切面、晾晒烘干、小切面到包装的全流程。在宽阔院坝里,一排排1.56米长的面条整齐悬挂,随机械缓缓移动。夏日靠自然风干燥,深秋则启用专业风机均匀送风,再通过烘干设备平稳蒸发内部水分,确保口感稳定。

“我们的秘密,就在这面粉里。”王惠介绍,经过大量调研和反复验证,惠玲面选用省外三个产地的优质面粉,科学配比,使精度、蛋白质含量、亮度和白净度达到最佳状态。

在品山村经营小商店的杨老板骑着电瓶车前来进货,因购买量大,需来回四趟才能拉完。“我店里就这面条卖得最快!这面好啊,煮出来柔软清汤,乡里乡亲都认这个牌子。我自己家也吃这个,吃不腻!”

面对市场认可,王惠始终保持清醒:“我只挣自己该挣的。食品安全的底线绝不能踩。”她对待质量近乎严苛,始终坚持“看长远,坚守本心,做良心面”的经营理念。

一碗朴素的面条,承载着三代人的匠心与坚守。这门荣县县级非遗技艺,不仅留存于家族的言传身教中,更融入每一根面条的筋道里,写入每一位食客的记忆里。随着新一代传承人推开创新之门,这份温暖将持续传递下去。(供稿方:自贡市荣县县委宣传部 张庆麟 章涵 周强)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