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龙源镇:“加减乘除”绘就酒席治理文明卷
为规范酒席办理、减轻群众负担、弘扬文明新风,剑阁县龙源镇积极探索创新,以“加减乘除”工作法推进酒席治理,以“小酒席”改革撬动基层治理“大变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做“加法”:制度筑基,强化约束。制定《龙源镇婚丧喜庆事宜指导清单》,以“红黄黑榜”规范酒席操办。“红榜”公示合规标准,明确桌数不超20桌、餐标每桌不超300元、时长不超1天;“黄榜”提醒临界行为;“黑榜”曝光违规案例。同时,设立“文明银行”,简办酒席农户每场获50积分,参与志愿服务每次积10分,1积分抵1元兑换农资。民众可凭借积分在“积分超市”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群众参与率高达91%,移风易俗积极性高涨。
做“减法”:破除陋习,减轻负担。龙源镇对升学宴、参军宴等非必要酒席一律不批;餐饮单位承接超标酒席停业整顿;对党员干部违规操办酒席给予党纪处分;对拒不整改者纳入征信黑名单,形成强力约束。此外,开展6场“院坝话新风”活动,组织群众商讨制定“酒席随礼不超200元”“帮忙不吃饭”等“土规矩”,张贴在各村文化墙,让移风易俗成为自觉行动。
做“乘法”:培育经济,增强后劲。一方面,大力发展文旅融合,积极争取资金修葺18公里古蜀道,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大量游客。借此鼓励民众开办民宿、农家乐,贩卖腊肉等土特产,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品尝地道美食,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另一方面,立足本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西山村利用独特环境培育出口感鲜美的爱媛果冻橙;凉胜村打造桑葚采摘园,游客可体验采摘乐趣,村民通过销售桑葚及服务增收;天堂村引进优质品种、采用科学方法种植猕猴桃,产品畅销各地。文旅融合与特色产业发展,让村民收入显著增加,有效减少了“为回本办酒”现象,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做“除法”:消除顾虑,凝聚共识。组建由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组成的调解团,化解“不办酒失面子”等纠纷8起,消除群众思想顾虑。召开村民议事会,根据实施效果调整政策,如将餐标从250元/桌放宽至300元/桌,尊重传统习俗又防止浪费。开展“新风示范村”“文明之星”评选活动,去年表彰先进集体5个、个人15名,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酒席治理只是起点,文明新风永无止境。”龙源镇党委书记伍德利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新风+”模式,打造“无酒席乡镇”升级版,让文明之花在剑阁大地绚丽绽放。今日龙源,正以移风易俗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诚邀各界朋友共鉴这场由“小酒席”引发的“大变革”,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供稿:剑阁县龙源镇人民政府蒲方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