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成功通过验收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成功通过验收

2025-11-05 16:51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公布2022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期末验收评估结果,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心血管外科、肿瘤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医院专科能力建设实现跨越式提升,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聚焦关键领域,四大重点专科建设成果显著

麻醉科:围术期安全与舒适化医疗双提升

项目建设期间,麻醉科致力于提升麻醉技术水平,优化患者围术期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专科团队积极引进并应用先进的麻醉技术和设备,确立了“围术期恢复质量提升”“精准麻醉实施”“疼痛管理”及“围术期神经功能障碍防治”四大稳定研究方向并组建专项团队,建成了超声引导下有创操作、超声对急危重症患者心肺功能的床旁评估、危重患者围术期血容量精准监测与管理、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产科围术期安全管理及吸入麻醉精细化管理等6项特色技术体系,年度安全实施麻醉8万余例,有效提升了围术期安全性与临床服务效能。

心脏大血管外科:构建高水平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体系

心脏大血管外科作为川东北地区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在项目建设期间,科室一直致力于提高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疗能力,提升专科核心竞争力,构建了高水平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体系,成功建立了心脏中心,保障该地区群众能够就近获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科室在风心二尖瓣修复、复杂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心脏冠脉搭桥术、微创心脏手术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技术特色,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医疗人才团队。每年接诊来自川东北地区及周边省市的大量疑难危重患者转诊,多项特色技术填补了川东北地区乃至四川省在相关领域的空白。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修复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微创经胸骨上段小切口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及改良孙氏手术(中低温短暂停循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支架象鼻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实现了与国内知名心脏中心的同质化发展。

肿瘤科:跻身国家队,医教研协同发展

肿瘤科在建设周期内成果丰硕,不仅在“医信天下·2022中国地市医院排行榜”中位列肿瘤专业西南地区第4、四川省第3,更以此为基础持续发力,后续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了从省级到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跨越式发展。建设期间,科室在临床诊疗、新技术开展、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专科联盟建设、基层服务等方面协同推进、成果显著,全面发挥了在本地区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技术研发与慢病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在建设周期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持续推进新技术的开展,先后开展了硬质支气管镜下诊疗、气道激光、导航、快速现场病理病原评估、支气管激发试验等与呼吸疾病相关的诊疗新技术,为区域内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疾病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外,科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慢性呼吸疾病的管理方面形成了特色,针对肺癌、慢阻肺、哮喘、间质性肺病等重大疾病,建立了专病联合诊治的有效模式,对多学科诊疗(MDT)、快速康复、中西医结合等新诊疗模式进行研究与推广,同时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并在慢性疾病随访管理、远程医疗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以评促建,专科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

此次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成功通过验收,既是肯定,更是鞭策,充分证明医院专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是医院深化“136”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成果。医院将以此为契机,始终锚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路径,持续深化专科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扩充优质临床专科资源。

擘画蓝图,推动医院高质量创新发展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将充分发挥四川省医学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持续深化此次重点专科建设成果,通过“强专科、强联动、强辐射”策略,推动“基础专科强基固本、优势专科扩容提质、新兴交叉专科融合创新”,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专科建设与医院高质量创兴发展同频共振,为健康中国、健康四川贡献川北医力量。(供稿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张丹 刘贇 杜国波 聂箫 余林)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