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以商招商”:产业蝶变的活力密码
11月2日,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紧张有序地作业——这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正是旺苍县8万吨/年优质轻量化玻璃瓶罐生产项目的真实写照。“从签约到进场建设,旺苍的服务效率超出预期,这让我们对项目落地充满信心。”望着快速推进的工程,浙江凯盛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小雷难掩喜悦之情。
破局之路,彰显招商韧劲
“一边是设备落后丢市场,一边是厂房违建要搬迁,我们曾一度陷入绝境。”旺苍县新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太回忆起企业曾经的困境。这家本土老牌玻璃企业因生产线老化导致产品质量跟不上市场节奏,加之厂房位于城区红桥区域与城市规划冲突,迁建技改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的困境,却被旺苍县招商团队敏锐地捕捉为招商契机。“企业的难点就是我们招商的切入点,解决好技改+迁建问题,就能激活产业升级的‘一池春水’。”该县经济合作事务中心党组书记文力表示。
按照县委“以商招商”部署,旺苍县创新招商思路,以新生玻璃厂为实施主体,依托其现有市场份额和销售渠道,定向筛选具备资金实力与技术优势的合作企业,最终与行业领先的浙江凯盛公司达成合作。这种“本土市场+外来资本”的合作模式,既保留了本土企业的根基,又注入了外部发展动能。
然而,合作洽谈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玻璃制品轻量化技术的快速迭代,新生玻璃厂对技改效果心存疑虑;浙江凯盛公司则对县域投资环境、要素保障等提出诸多细节问题,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越是有困难,越要拿出‘厚脸皮’的韧劲。”为打破僵局,县招商团队启动“专班攻坚”模式,单位主要负责人带头多次赴相关部门研学政策,每周与双方企业开展常态化沟通。
针对双方公司顾虑,县经济合作事务中心为公司分析行业趋势,解读合作后的技术升级路径,逐步坚定其参与项目的信心。在持续不懈的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共识。
全链服务,厚植营商沃土
“从协议拟定到要素协调,招商团队全程跟进,帮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丁小雷对旺苍的服务赞不绝口。
旺苍县彻底摒弃“企业上门才办事”的被动思维,以“办自家事”的态度提供全周期服务。考虑到新生玻璃厂缺乏对外合作经验,招商团队主动充当“中间人”,梳理合作优劣势清单;针对浙江凯盛公司关心的政策问题,提前协调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进行专项解读。
这种服务效能正是旺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缩影——当地通过构建“跨域通办”网络、完善“综合窗口”机制,实现35个单位1357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一窗受理”,更依托“旺畅办”掌上服务系统推动50项高频事项、120项高频应用全程网办率达87.2%。
硕果盈枝,绘就发展蓝图
“招商不是一锤子买卖,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生态账。”文力表示。据测算,项目投产后将直接带动150人就业,实现亩均6万元税收,更能带动玻璃原料供应、物流运输等上下游产业发展,逐步形成特色玻璃制品产业链。
这一项目只是旺苍招商成绩单的亮眼一笔:截至目前,该县新签约项目21个,协议资金194.7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3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00%,上报1—9月市外新增实际投资38亿元,预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7.55%。
“这个项目是旺苍‘以商招商’的生动实践,更是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文力表示,下一步旺苍县将持续深化“接地气、能落地、见实效”的招商方法,依托矿产资源、工业底蕴等优势,加强与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对接,让更多优质项目在旺苍落地生根,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供稿:旺苍县融媒体中心周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