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珍的“心成”故事
近日,在甘孜州德格县,街巷还裹着高原凉风,“心成商店”的卷帘门就伴着“哗啦”声升起。64岁的孙贵珍系着红围腰,佝偻着微驼的脊背,熟练地擦拭柜台、将卷烟摆进陈列架——这样的开场,她已在德格重复了整整二十年,成了当地清晨最熟悉的风景。

孙贵珍与烟草公司人员熟络地聊天。甘孜州烟草专卖局供图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守店二十载的老人,最初是从外地辗转而来,把十几平米的陌生铺面,慢慢经营成了扎根高原的“家”。
1961年生于遂宁的孙贵珍,2006年揣着全部积蓄,坐上两天长途车来到德格。初到高原,强烈的高原反应让她夜里常因缺氧难眠,但看着空店铺、想着要扎根,她没打退堂鼓,“心成商店”的招牌渐渐在街坊间站稳了脚。
如今,丈夫和两个年过四十的儿子早已定居成都,她却选择独自留下,成了德格县经营卷烟时长最久的零售客户。
年过六旬、独自守店,孙贵珍的情况被德格烟草公司列为“特殊关注客户”:送烟上门时,工作人员会主动帮她搬货理架;怕她不懂数字化,客户经理手把手教她手机订烟、查库存;他们还根据临街位置定制服务,节假日更会上门问需。
这份关怀让双方的情谊跳出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她能清晰叫出历任烟草公司领导、客户经理的名字。客户经理上门,她也会从卷烟销量聊到她成都家人的近况,熟得就像亲人。
而孙贵珍也用自己的方式回应温暖。“自己能做的,绝不麻烦别人”是她的口头禅,下货、记账、买菜做饭全靠自己,烟草公司工作人员想多帮她搬几箱烟,她总摆手:“不用不用,我慢慢搬得动。”
二十年来,她的作息雷打不动:清晨七点提篮买新鲜食材,八点开门直到深夜十一点,“心成商店”的灯才会熄。旁人问独居高原苦不苦,她总笑着摆手:“我们这代人,能吃苦也不怕吃苦。”
一年里,她只在春节时暂别小店,去成都陪家人,但刚过正月十五就准时回德格:“街坊们习惯来我这儿买东西,店里的灯亮着,大家也安心。”在她心里,这盏灯早已不只是照明,更是高原夜色里的一抹暖光。
“孙嬢嬢的坚韧,是我们服务的动力。”客户经理青措说。二十年来,烟草服务从纸质台账升级到数字化订烟,工具在变,但对她的牵挂始终没变。而孙贵珍也用二十年坚守回应:店铺窗明几净,从不出售过期商品,哪怕一包烟也坚持明码标价,用诚信赢得街坊信任。
夕阳西下,“心成商店”的灯光再次亮起,映着她忙碌的身影。这位普通守店人用二十年时间证明:平凡岗位靠坚持与诚信能活出不平凡,小小的店铺里,藏着对一方土地、一群人的深厚情谊——恰如店名,以“心”经营,终有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