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到“造血”——得荣交上高质量“健康答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从“输血”到“造血”——得荣交上高质量“健康答卷”

2025-10-31 16:51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从建设全县医疗共同体到织密全民医疗保障网,从一批批国家“组团式”帮扶、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医疗人才奔赴得荣到全县已逐渐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得荣县以夯基础、优服务、强保障,扎实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增进人民福祉的“健康答卷”。

服务升级:破解患者外地就医难题

10月24日早上10点,在得荣县血液透析中心病房内,护士长余建英正细心为患者次仁邓珠做好透析前的准备。面对着护士的细心护理,次仁邓珠感慨:“以前透析要跑到成都、大理,路费、住宿费加上误工费,一个月就要四五千。”如今,作为长期在这里接受治疗的26个患者之一,次仁邓珠不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治疗,而且医疗负担也大幅减轻。

次仁邓珠的经历,正是当下得荣县血透患者治疗的缩影。2022年6月,在甘孜州卫健委、得荣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组团式”帮扶带来的技术、资源,得荣县血液透析中心正式建成投运,结束了血透患者必须远赴外地透析的历史。


得荣县医共体总医院院长段慧介绍,患者在得荣血液透析中心进行透析,可以享受医保政策倾斜与地方财政兜底,单次只需自付仅20元到30元,每年为每个患者家庭节约支出约8万元。中心采用“先进透析设备+智慧管理系统+成都市三医院技术支撑+肾友会与义诊温情服务”的模式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根据相关统计,截至今年9月,已累计完成血液净化治疗8092人次。”

提升急诊急救能力是得荣医疗的又一发展方向,得荣县医共体总医院积极推进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建设,并成功通过“全国胸痛中心救治单元”认证,成为甘孜州首批获此殊荣的单位。2025年上半年,该中心已成功抢救心梗患者7人、危重创伤患者40余名、脑卒中患者2人,并保障15名孕产妇顺利分娩,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显著提升。

在专科技术领域,医院也取得突破。今年6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帮扶医生郭烨、杨华武的指导下,得荣成功完成高海拔地区首例彩超实时引导下的肩关节肌筋膜分离术。郭烨说:“超声引导下的可视化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这项精准操作填补了当地在该领域的空白。

针对高原高发疾病,得荣县医共体总医院还引进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截至目前,已为100余名患者解除病痛。同时,联合银海眼科开展“川滇藏白内障复明行动”,为1300余名患者实施手术,实现了眼科专科从无到有的突破。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坚实的人才支撑。段慧介绍,通过“师带徒上门诊、讲课、做手术”的“三带徒”模式,医院手把手培养本土医务人员,配合“学术周”和“储备干部培养机制”,目前得荣县执业(助理)医师已达96人,医疗骨干与科室带头人8名,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正在快速成长。

资源下沉: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阿姐,现在恢复得怎么样,膝盖还疼不疼?”10月24日,在得荣县茨巫乡,由得荣县医共体总医院党支部书记甲玛带队的专家团队正在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回访。医疗团队深入患者家中,检查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手把手指导科学康复训练方法。而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得荣县各个乡镇经常能见到。

近年来,为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荣县医共体总医院致力于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积极组织开展巡回医疗和体检活动。今年4月,得荣集中开展巡回医疗与老年体检活动,累计接诊3096人次、体检1925人次、治疗300余人次,发放药品7万余元,群众获得感切实提升。这支由县乡医护人员组成的“流动医院”,翻山越岭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如今,在乡镇卫生院也能看到医共体总医院专家查房的身影,听到他们为乡村医生讲解病例的声音,得荣县通过将医共体总医院技术、资源下沉,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常见病诊疗与公卫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加强,让优质医疗服务切实惠及到基层群众。

十余年的接续奋斗,让得荣县医疗事业实现从“基础薄弱”到“高效惠民”的跨越,而成效体现亮眼的数据中。得荣县患者外转率从高位显著下降至1.79%,门诊人次、住院人数、手术台次、三四级手术占比分别较同期增长15.29%、20.48%、14.16%和13.06%。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健康梦正逐渐照进现实的有力证明。

得荣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杨昌麒表示,在未来,得荣医共体总医院将紧锚定“十五五”蓝图,持续深化与“组团式”帮扶团队的协作,强化本土人才培养和核心技术升级,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更加可期的健康得荣,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用有温度的“健康答卷”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