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举办2025年智慧教育创新实践企业沙龙
10月24日,“成都高新区2025年智慧教育创新实践企业沙龙”在中国-欧洲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高新区教育体育局主办,以“数智创新赋能·共赴教育未来——加快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区”为主题,汇聚了教育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区内19所中小学校长以及华为、科大讯飞等35家顶尖教育科技企业代表,旨在搭建高效对接平台,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从“蓝图”走向“实战”。

活动现场
发布智慧教育“施工图”构建“智慧教育树”体系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沙龙是成都高新区抢抓人工智能变革机遇、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关键一步。作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科学教育实验区,成都高新区已拥有1个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基地、2所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学校等扎实基础,为智慧教育创新提供了丰沃土壤。

活动现场
随后,成都高新区教育体育局正式发布并解读《成都高新区教育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为未来三年智慧教育发展绘制了清晰的“施工图”。方案创新性地提出“智慧教育树”发展体系:以数据底座为“树根”筑牢根基,以教学、管理等六大核心平台为“树干”强化支撑,以人工智能课堂、智慧校园等九大应用场景为“树冠”茂盛生长,整个体系则由良好的创新生态这一“生长环境”提供持续滋养。
为将宏伟蓝图转化为具体行动,活动现场同步发布了备受关注的《2025年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创新清单》。该清单精准聚焦“AI+课堂教学”“教育评价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关键领域,共包含25个重点项目,其中7个为区级应用场景,18个为学校级应用场景,甚至细致到“炒菜机器人”在校园的应用,展现出对教育全环节数字化升级的深思熟虑。
“我们期待通过场景开放,让企业的先进技术精准对接学校的真实需求,共同破解智慧教育建设的‘深水区’难题。”成都高新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份清单为企业产品研发与创新提供了明确方向,成为连接技术与需求的“指南针”。

活动现场
打破沟通壁垒“小桌会谈”按下合作“加速键”
在主题分享环节,学校代表和企业代表们分享了最前沿的实践与思考。来自四川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小学、上海师范大学成都海川中学校的代表结合教学实际,分享了人工智能融入课堂后的显著成效:不仅让教学更精准、更高效,更在师生数字素养培养、绿色可持续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来自成都华高场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高新愿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代表们则聚焦技术赋能,带来了从整体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到具体打造“AI+智慧心育”等细分应用的最新解决方案,展现了用智能技术为学校、师生打造“更智慧、更联接”教育生态的愿景。

参会嘉宾开展交流
在沙龙交流环节,校企双方围绕“如何破解供需错位”“如何打通数据孤岛”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同制定标准是推动智慧教育从“建好”到“用好”的关键。
为使合作更加务实,本次活动创新设置了“校企面对面”分会场。所有参会学校与企业以“小桌会谈”形式开展多轮面对面交流。这种打破传统会议界限的形式,创造了直接对话、精准对接的宽松环境。学校可现场提出迫切需求,企业则能即时展示解决方案,极大地降低了沟通成本。
“与企业面对面交流,能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教学管理中的真实需求,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育人目标。”一位参会学校代表感慨。而企业方则评价:“清晰的场景清单和高效的对接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投资于此、深耕于此的信心。”

学校和企业面对面交流
据悉,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对清单内项目进行重点培育与跟踪指导,持续吸引优质教育科技企业聚集,着力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教育数字化样板,为建成教育强区提供坚实支撑。此次沙龙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行动的启航,标志着成都高新区智慧教育政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