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四轮驱动”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重庆市彭水县两江广场夜市人声鼎沸。广场上,不仅升腾着美食的烟火气,更满布着灵活就业的蓬勃生机。这一幕,是彭水县近年来聚力完善就业支持体系,以“产业联动、服务优化、技能提升、资金保障”四轮驱动,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拓宽就业新天地的缩影。

项目工地机器轰鸣,招商企业落地生根……彭水将经济发展与就业促进深度融合,以产业的“活水”滋养就业的“良田”。一方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以工代赈项目推进,直接创造岗位;另一方面,创新建立“就业评估机制”,在项目引进、立项、建设之初便同步评估其对就业的带动能力,优先支持吸纳就业强的产业。同时,积极拥抱新经济形态,大力扶持夜市经济等灵活就业载体,鼓励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平台就业等多元形式,并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职业培训补贴范围,为其保驾护航。
“人找岗”变“岗找人”,正成为彭水就业服务的新常态。依托“渝悦就业”大数据平台,彭水构建了劳动力资源与岗位需求两大信息库,实现供需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定期开展的用工需求和就业意向调查,让就业服务始终“在线”。此外,彭水深化区域劳务协作,借力东西部协作与区域协同机制,搭建跨区域人力资源共享平台,既有序组织劳动力向外发展,也促进市域内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针对部分劳动者就业期望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加强观念引导,通过政策宣讲、典型引路等方式,鼓励更多青年才俊投身制造业和基层一线,绽放青春光彩。
同时,彭水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致力于将“劳力”转化为“人才”。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共享平台,推动培训学校、企业、高职院校深度合作,实现优质资源高效利用。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紧密围绕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智能制造等县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定向、定制培养,确保学员“毕业即上岗”。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展量身定制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手握“金刚钻”,揽得“瓷器活”。
此外,彭水还拓宽思路,多元筹措就业资金,在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增加县级财政预算的同时,探索设立就业创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民企、社会组织等力量共同参与。
一套覆盖全面、支撑有力的就业支持体系正在彭水县加速成型,为劳动者铺就了更宽广、更高质量的就业之路,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供稿:彭水县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