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追光 善行不息——中水物资集团成都公司捐资助学二十年周年纪实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廿载追光 善行不息——中水物资集团成都公司捐资助学二十年周年纪实

2025-10-21 16:25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川中北丘陵地区,有一条路,走了二十年。它从泥泞颠簸的乡间土路,延伸至平坦畅通的高速公路,最终汇入一条名为“追光”的温暖星河。

近日,一场以“廿廿为甘,善行追光”为主题的大唐启明星课堂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东塔小学温情举行。学生们在非遗水拓丝巾中感受传统之美,在飞盘嘉年华中挥洒协作活力,在博物馆探访中对话历史文明。欢声笑语的背后,是一场跨越二十年的温暖坚守——中水物资集团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物资成都公司”)“追光”捐资助学项目,迎来了二十周年里程碑。

始于责任成于坚守,企业责任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十年前,我国部分偏远地区仍面临教育资源匮乏、贫困家庭学生辍学的问题。作为扎根巴蜀大地的中央企业,中水物资成都公司始终以党建引领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先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战略部署,坚决把履行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在行动上。

据了解,2006年7月,中水物资成都公司党委正式启动“贫困生资助计划”,为确保资助工作的精准有效,由该公司党委牵头,组织团委志愿者前往三台县百顷镇小学实地调研。孩子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的画面深深触动了走访团队,也坚定了公司上下持续助学的决心。自此,中水物资成都公司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干部职工慷慨解囊,一场始于责任、绵延二十年的教育帮扶就此启航。

随着成德南高速全线贯通,成都到百顷镇的车程从5小时缩短至2小时,帮扶效率显著提升,“追光”志愿者走访更频繁,信息沟通更及时,职工与学生的互动更紧密。据介绍,近年来,“追光”捐资助学项目与学校深度联系,依托中国大唐“启明星进校园”公益项目,结合该公司“国潮非遗”品牌,每年开学,志愿者们走进校园,通过电力科普、非遗体验、博物馆研学等活动,连接起偏远校园与广阔世界的桥梁,推动帮扶内涵从“助学”迈向“传志”,构建起思想引领、文化浸润、实践育人的全方位帮扶新格局,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教育改革发展,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我一定要刻苦学习,回报社会,传递爱心接力棒。”“谢谢你们的托举,让我可以用知识改变人生。”“这份助学情谊像春日暖阳,照亮了我的求学路。”感谢信里,学生真挚的话语,是捐资助学由物质援助到精神滋养的升华。此刻,中水物资成都公司公益品牌的善意形成回响。

从“被照亮”到“成为光” 温暖在传递中生生不息

2016年夏天,受助学生冯燕紧握着电子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欣喜地出现在中水物资成都公司。“小时候,你们是我心中的光;如今,我想成为那道光。”面对曾经帮助过她的叔叔阿姨,冯燕分享着内心积攒多年的感受,感恩之心溢于言表。

据了解,冯燕是第一批品学兼优却家境困难的受助者之一。初次来到冯燕家中,依靠木棍支撑的漏风土坯房摇摇欲坠,熏黑的墙壁旁冯燕的母亲卧病在床,冯燕独自在低矮的灶台前煮着红薯果腹。然而,成绩单上鲜红的“优”字和她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让所有人动容。从老师的口中得知,她的父亲在外打零工,母亲生活尚不能自理,家里还有一位年幼的弟弟,年仅8岁的冯燕早早承担起了与自身年龄不符的责任。

从冯燕家出来,所有人的心里都燃着一团火。该公司团委立即牵头发动全体干部职工,自愿向贫困学生捐款,并鼓励有经济能力的员工进行一对一帮扶。很快,一笔笔爱心捐款汇聚,公司领导班子主动带头,承担学费和生活费,切实缓解了受助家庭经济压力。

真情点燃了冯燕奋发向上的希望。2020年,冯燕考取研究生的喜讯再度传来,如今,她已成为芯片行业的一名工程师,真正成为了能发出微光的“追光者”。然而故事,还在延续,2025年,她的弟弟也在“追光”项目资助下,捧着“双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姐姐说:“姐,我也要像你一样,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一束光,照亮了另一束光,冯燕成为“追光”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将温暖继续传递,这个家庭的蜕变,成为“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生动范本。翻开捐资助学的档案,类似打破命运的禁锢枷锁的故事比比皆是,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串联起二十载光阴,记录着公司的善行不息。

机制创新 爱心永续 以涓滴善意汇成公益长河

中水物资成都公司“追光”捐资助学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一场跨越二十年的“持续坚守与逐步深化”,已成为公司践行社会责任的一张亮丽名片,持续激发起向善活力。二十年间,公司四任领导班子更迭,员工队伍流动,但“每年捐款、定期走访”的传统始终延续。

品牌文化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需精耕细作的长期系统性工程。创建教育帮扶项目,如何让这份爱心如活水长流,持续精准灌溉干涸的心田?“从‘一对一’关怀到生日寄赠学习用品,从震后慰问到学业跟踪,帮扶不只在于传统的捐钱捐物。”据“追光”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以“党建引领+领导带头+职工参与”为核心,创新性地打造了“全周期陪伴式帮扶”体系”,构建起“资助—陪伴—传承”的长效帮扶机制,确保项目“有人管、能持续,使得该项活动真正成为寒门学子圆梦路上的助推器。”

多元化的助学体系在此扎根生长,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也开始显现作用。每一次回访,孩子们如欢快的小鸟围绕志愿者,急切地分享着成长印记,诉说着纯真而热烈的感激。这一刻,“帮扶者与受助者”之间的情感联结进一步加深,在一次次跋涉中,完成了从“单向给予”到“双向治愈”的升华。企业的温度,滋养了学子的梦想;而学子的成长,又反哺了企业的精神文化,增强了内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深刻领会到央企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共同富裕中的使命担当。在此氛围下,越来越多的职工自发行动、为爱接力,涓滴成流汇为公益长河。据了解,二十年来,中水物资成都公司先后有500余人次加入了“追光”项目行列,捐款名单逐年变长,受助学生从最初的8人逐步增至近30人,其中10余名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更将“感恩”二字镌刻于心,再以他们为圆心,辐射更多的人成长成才、回馈社会,让爱心形成了良性“闭环”。

从校园到城市,“追光”步履不停歇

中水物资成都公司的企业文化时刻滋养着职工的精神沃土,如今,“追光”青年的脚步还在延伸。

2023年,成都公司将公益触角从教育帮扶拓展至城市服务,“追光”青年志愿服务队入选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城市志愿服务队,圆满完成为期22天的大运城市志愿服务,帮助游客解答问题1000余个,服务时长累计317小时。2025年,他们再次集结,投身第12届世界运动会志愿服务。“追光”青年们以数字丈量责任,用行动践行担当。

在“追光”文化的引领下,企业不断拓宽社会责任边界,在教育、生态、养老、乡村振兴等领域系统布局,形成立体公益网络,让每一份善举都与时代同频共振。志愿服务路上,“追光”青年志愿者们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真情传递爱心,以坚守表达担当,用卓越成就未来,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央企青年的精彩篇章。

二十年不是终点,而是更高的起点。在未来的征程里,中水物资成都公司将永葆公益初心,悉心守护这份珍贵的传承,奋勇争先当好希望工程的行动派,倾情助力当好圆梦成才的守护人,矢志不移当好造福社会的排头兵,为时代沃土浇灌更多国之栋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展现更大担当。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