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水库润会理:成都院书写新时代水利答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横山水库润会理:成都院书写新时代水利答卷

2025-10-11 16:41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九十年前,红军在会理会议上统一思想,为长征胜利奠定基础;九十年后,一座承载着会理人民期盼的水利工程正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拔地而起。

高山峡谷间,机械轰鸣,车辆穿梭。位于金沙江左岸二级支流麻龙河中上游的横山水库建设工地上,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成都院”)的建设者们正在与时间赛跑。这里是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内东乡横山村,一座总投资19.2亿元、总库容5113万立方米的水利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作为五省区抗旱水源工程之一,横山水库是四川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重点实施项目。水库建成后,将是会理市库容量最大的水库,统筹解决22.3万人供水、17.46万亩农田灌溉及防洪需求。

“石榴之乡”将终结“望天吃饭”历史

“会理十年九旱,水比油还金贵。”这句当地流传的俗语,道出了会理人民对水的渴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会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冬春连旱时常发生,北涝南旱年年出现,市域中南部干旱缺水问题尤其突出。

作为“中国石榴之乡”,会理拥有40万亩石榴园,石榴产业是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缺水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我们的石榴园经常受干旱影响,每年最担心的就是缺水季节。”一位正在田间劳作的鹿厂镇石榴种植户说道。烟草也是会理重要经济作物,对水的需求量大。横山水库的建设,意味着像他一样的数千农户将告别“望天吃饭”的历史。

横山水库工程包括枢纽工程和灌区工程两部分,灌溉区域位于会理市中东部的矮郎河以东,小河(江舟河)以西,城河及麻龙河两岸,涉及城北、古城、城南3个街道,内东乡、鹿厂镇、彰冠镇3个乡(镇)。这些地区正是会理农业生产的核心区域。

工程建成后,年均向会理城区供水1399万立方米,服务城区20万人用水;保障17万多亩粮食、油料、果蔬生产灌溉用水,并向乡村提供2.3万人生活用水和18万头牲畜饮水。

以匠心科技打造水利工程“博物馆”

横山水库工程是凉山州唯一入选四川省首批水利品质工程建设项目,其技术创新的亮点纷呈。工程采用63米高“黏土心墙石渣坝”,就地取材筑坝,配套输水干渠32.05公里,含隧洞、倒虹吸、渡槽、明渠、暗渠等建筑物,突破了复杂地形制约,涵盖了各种水利建筑物形式,是名副其实的水利工程“博物馆”。成都院作为牵头方,与水电十六局组成联合体,以EPC总承包模式承担这一重大工程。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软岩特点,我们采用了悬臂式隧道掘进机进行隧洞开挖,把原设计的开挖单作业面平均进尺从4米/日提高到最大21米/日;与爆破开挖相比,减少了对洞周围岩扰动,节约了支护投入。”项目技术负责人陈强介绍道。这一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效率,更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

2024年12月,横山水库灌区工程干渠13条隧洞中首条隧洞——岔路湾隧洞顺利贯通。该隧洞全长1112米,城门洞型,衬砌后断面宽1.8米、高2.3米,最大埋深95米,采用悬臂式隧道掘进机从进口单向掘进,开挖历时165天。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紧迫的施工期限,团队系统复核项目边界条件,推行设计和施工深度融合。实际工作中,结合现场实际围岩条件、地质预报参数综合分析、科学调控,动态调整开挖支护参数及施工工法,对不良地质洞段采取综合防治、超前支护措施,克服了长雨季、洞内地质不稳定、围岩差拱顶易塌、地下水丰富等困难。

数字化技术也在横山水库建设中大显身手。基于数字孪生技术,项目构建了智能化水库建设过程管理系统,实现多层次监测、全天候互通监管、水资源智能调度等运维需求,降低后期运维难度。

“设计牵头设计施工一体化”树立建设新标杆

横山水库项目创新实施了“穿透式”班组管理模式,将水库划分为13个班组,8个包保领导,每个包保领导带头每周参与班前会,掌握现场施工动态。通过对施工区域进行科学划分,并指派具备丰富工程经验的网格员,确保每个区域内的“人、机、料、法、环”等安全要素都得到有效监管。

“我们依托微信平台,开发了穿透式管理小程序,围绕施工现场核心要素,实现了全流程、可视化、精细化的动态监管。”项目经理汪华东表示,“按照项目部管‘总’,工区主‘战’的思路,对工区的技术、质量、投资等进行全面管理。”

在防汛工作上,项目部执行“二长三员一屋”制,在出现超标雨情或突发事件时,由项目部统筹,各点“二长三员”负责有序执行人员撤离、避险及救援等工作,保障全覆盖,落实到最小单元格。

横山水库积极探索设计牵头的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让技术、管理创新得以贯穿工程全过程。通过动态优化调整设计方案,实现质量、进度、安全、效益最大化。

例如,优化大坝分区设计,增加大坝前后上下游坡脚压重和采用强风化料填筑大坝,最大程度保护环境,节约投资1000余万元;优化管理营地、道路布置及边坡处理方案,取消道路边坡挡墙及后边坡抗滑桩,节约投资近2000万元。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工程效率,也为全省同类项目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续写“长征精神”铸就新时代水利丰碑

会理作为凉山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全面铺陈工业强市、农业强市、文旅强市“三大强市”战略的壮丽画卷。横山水库的建设,将为这一战略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横山水库建成后,将配合该市正在实施的“北水南调工程”,构建起会理现代水网体系,更好地满足全市生产生活需要。据预估,工程年供水效益可达8474万元,农村人畜供水效益231万元;灌溉效益12968万元,其中新增灌溉面积的灌溉效益12790万元,改善灌溉面积的灌溉效益178万元。

会理加快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旅游服务体系,全力推进“花满船城”“古城焕颜”“点亮乡村”等系列行动。横山水库作为未来重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将为这些举措提供可靠的水保障。

“看着水库一天天建起来,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内东乡一位村民望着建设工地感慨道。横山水库建成后,将有效缓解长期困扰会理的“城乡用水矛盾”,改善干旱时期“借水”“限水”的生活状态。

明年上半年,横山水库将完成下闸蓄水,并将通过引水隧洞更好地补水红旗水库,对会理会议遗址区保护作用更为显著。届时,这座水利工程将如一颗“明珠”,照亮会理高质量发展之路。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会理新的发展希望。站在红旗水库形成的仙人湖畔,望着正在建设中的横山水库,仿佛能看到未来会理市的美好景象:一片片果园里,果实累累;城乡居民家中,水龙头里流出清澈的水;红色旅游与水利风景区相互映衬,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横山水库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他们用实际行动续写着长征精神,在会理这片红色土地上铸就了一座新的水利丰碑。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