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表彰!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关工委 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近日,在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青羊区教育局关工委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是四川省教育系统唯一获奖集体。
记者了解到,青羊区543位离退休教师以饱满热情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将毕生积累的智慧与经验倾注于下一代健康成长,生动诠释了“银龄赋能”的深刻内涵。近年来,青羊区教育局关工委立足丰厚的“五老”(老校长、老党员、老德育工作者、老班主任、老教师)资源优势,锐意创新,系统构建“研究引领、多元赋能、全域覆盖”的工作体系,在家庭教育、法治教育等重点领域打造出极具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扎实成效与创新模式获得了中国关工委的高度肯定。
多元家教指导:“五老”搭台赋能百万家长成长
家庭教育是关工委工作的重中之重。青羊区教育局“五老”队伍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倾力打造立体化、多元化、精准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形成了“讲座打基础、沙龙促交流、咨询解难题”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
截至目前,“五老”讲师们已累计开展大型家庭教育专题讲座超过2500场,覆盖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及社区;举办聚焦具体养育痛点的“智慧父母”主题沙龙500余场,营造了深度互动的学习氛围;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超10000人次。同时,推出直播课153期、微课162期、微论坛32期。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直接惠及的家长群体已逾百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全区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与科学育儿能力。
在众多无私奉献的“五老”中,退休14年的李萍老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怀,足迹遍布学校、社区、机关单位,并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17个市县,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核心主题开展公益巡讲,为提升凉山地区家庭教育质量注入了强大动力,生动体现了教育情怀的广度与深度。
创新法治教育:编读本设课程筑牢青少年法治防线
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日益凸显的法治教育需求,青羊区教育局关工委的“五老”团队积极作为,勇于创新,构建了“课程奠基、活动深化、实践内化”的立体式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让法治精神真正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法治教育专题讲座630场。
区教育局关工委组织具有法律背景或丰富教育经验的“五老”骨干,精心编撰了适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学法路上》法治教育读本,作为校本教材的重要补充,让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鲜活易懂。
同时,开发了一系列极具创新性和吸引力的特色课程与实践项目:“同学议事会”模拟议事规则,培养规则意识和民主协商能力;“成人守法宣誓”“十四岁守法典礼”,在重要成长节点强化守法责任感和仪式感;“班级法规制定”引导学生参与制定班规,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每周一法”利用碎片化时间普及法律常识。并围绕“校园欺凌”“网络信息安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热点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辩论,在沉浸式体验中明辨是非,理解法律边界,感受法律威严,切实提升了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为筑牢校园法治安全防线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团一室”发力:深化“三进”活动精准服务家校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覆盖面,区教育局关工委精心打造了“一团一室”的核心架构——“五老宣讲团”负责深入一线开展宣讲、“科研与咨询室”聚焦理论研究深化和个性化咨询服务。
在这一机制保障下,“进校宣讲、进校巡演、进校咨询”的“三进”品牌活动持续焕发活力。“五老宣讲团”成员结合自身专长,将党的方针政策、优良传统、红色故事、法治知识、科学家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等,通过报告会、故事会等形式送进校园;老教师艺术团组织开展进校文艺巡演活动,通过歌曲、舞蹈、朗诵等多种形式,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主题融入艺术表演中,让师生接受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科研与咨询室定期派出专业老师走进学校,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方法途径、亲子有效沟通、心理健康教育等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仅2025年,青羊区教育局关工委计划实施“三进”活动20场,预计覆盖师生近万人。
与此同时,“五老”专家还定期到局关工委咨询室“坐诊”,为面临亲子沟通、学业压力、青春期困惑、行为偏差等具体问题的家长提供面对面的、一对一的精准指导和情感支持。预计今年将开展活动200场,服务家长近1000人次。
青羊区教育局关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五老”资源的挖掘、整合与赋能,不断在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精度、强化品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图:区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