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仪陇:产业园区崛起 就业增收双突破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南充仪陇:产业园区崛起 就业增收双突破

2025-10-10 18:24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仪陇县中小企业孵化园基础设施项目施工现场。汪泽宇摄

近年来,四川南充市仪陇县始终把东西部协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兜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核心动力与关键抓手。围绕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精准谋划实施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增收、劳务协作提质四项行动,同步深化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消费帮扶、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以协同发力激活内生增长动力,让东西部协作的“输血”支持与县域自身的“造血”能力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了协作共赢的加速度。

育人才筑牢发展根基

8月25日,龙湾仪陇东西部协作粮油产业专技人员培训班在仪陇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正式开班。此次培训由仪陇县农业农村局主办,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仪陇县分校承办,吸引了来自该县37个乡镇(街道)的160余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种粮大户参与,将通过为期4天的系统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开班仪式上,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仪陇县分校校长何勇强调,此次培训依托龙湾与仪陇东西部协作的宝贵平台,是为学员们量身打造的学习充电机会。

据介绍,本次培训课程紧扣实际需求,采用“理论+实践”双轨模式精心设计。主办方特别邀请市县两级在粮油领域造诣深厚、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从政策解读、技术原理、案例分析到实际操作,全方位传授前沿知识与实用技能。培训期间还安排学员前往西充县仁和镇现代粮油园区实地观摩,直观感受先进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效益,助力技能提升向实践转化。

与此同时,另一处培训现场同样洋溢着专注氛围。8月27日,南充综合安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内,仪陇县浙川东西部协作“德乡人”劳务品牌特种作业培训班的学员们正专心复习,全力冲刺国家应急管理部《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

“这项培训是我县深化浙川东西部协作、做强‘德乡人’劳务品牌的创新实践。”仪陇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副主任赵玉枢介绍,培训面向仪陇籍适龄劳动力,开设电工、高处作业、焊接与热切割等专业课程,内容涵盖理论讲解、实操训练、应急处理与事故防范,更创新增设“德乡人”职业品德教育模块。通过“理论筑基+实操强能”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员专业技能与安全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农民工拓宽就业渠道。

无论是农业技术培训还是特种作业培育,都是仪陇借助东西部协作资源,立足本地特色产业与企业用工需求,培育高素质农民和产业工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我们通过东西部协作资金,聚焦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开展人才培训,夯实县域发展的人才根基。”仪陇县农业农村局东西部协作办公室主任王先华表示,该县通过两地互训、委托培训、网络授课等多种形式,针对基层党政干部、农业技术员、驻村帮扶人员等开展专项培训,持续提升基层管理能力与专技人才业务水平。

此外,仪陇县与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深入实施干部人才交流计划,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城市治理等领域互派挂职干部与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互学互通、优势互补,推动两地协同发展,共同绘就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美好画卷。

建园区促进工业集群发展

8月29日,仪陇经开区内的仪陇县中小企业孵化园基础设施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声不绝,工人忙碌有序,项目建设正以全速冲刺的态势推进攻坚。

“目前已完成综合楼主体建设,正同步推进综合楼砌体工程与钢结构标准厂房主体施工。为确保11月底如期竣工交付,我们在严守施工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配齐配足人员与设备,实行挂图作战,将工期精细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全力保障进度。”项目负责人王孟承介绍。该项目由龙湾区与仪陇县携手共建,总投资1.2亿元,其中专项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000万元,核心建设1.3万余平方米标准厂房与近4000平方米综合楼,建成后将为中小企业入驻提供优质空间载体。

“我县始终把工业园区作为推动‘制造强县’战略的主阵地,坚持‘统一规划、企业定制、资金引导、国企代建’的思路推进建设。”王先华表示,仪陇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资金的引领作用,带动县属国企加大投资,大力建设标准化厂房,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这种模式让新招引企业无需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建厂房,真正实现‘拎包入住’、轻装发展,有效缩短落地投产周期。”

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仪陇县牢牢把握机遇,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区,改扩建仪陇经开区。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协作资金4910万元,撬动国企投资5.8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47万平方米,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为精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筑牢坚实基础。

仪陇县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源,打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组合拳”,实施园区提档升级行动,通过新建标准厂房、完善配套设施,持续夯实经开区企业发展载体外,仪陇县还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企业,创新开发园区智慧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生产生活性服务。同时严格落实政策承诺,及时足额兑现招商引资奖补与惠企政策资金,不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与东部产业转移机遇,仪陇县还精准发力补短板、强链条,聚焦重点产业、链式发展与重点区域,大力实施补链强基行动,通过多元招商模式招引优质企业;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痛点,制定专项考核办法,激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建立帮扶车间助力3600余人灵活就业

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仪陇县始终将促进群众就业作为民生底线任务,充分依托东西部协作就业促进工程项目,积极引导企业搭建就业帮扶车间,广泛吸纳脱贫劳动力、动态监测对象以及需照顾家庭老幼的妇女等农村半劳力、弱劳力务工,创新探索出“不选人、不打卡,随到随做、计件付薪”的“半员工”灵活就业机制,有效破解了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的双重困境。

8月28日,在位于仪陇经开区的四川国德塑业有限公司东西部协作就业帮扶车间,近百名工人在各自工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随着公司规模扩大,招工难一直是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是缝纫工序的用工缺口格外突出。”四川国德塑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芬坦言,在仪陇县东西部协作办的引导支持下,企业通过建设就业帮扶车间,招聘到一批“半员工”,有效缓解了用工压力。不仅如此,企业还依据浙川东西部协作就业帮扶车间评定标准,对原厂区进行改造升级,并专门修建儿童活动室,为务工家长提供“带娃上班”的便利——孩子在工厂内有安全的学习、娱乐空间,家长也能更安心地投入工作。

“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本地的群体多为需照顾父母、抚育子女的妇女和大龄农民工,难以适应工厂固定作息的就业模式;与此同时,本地企业用工竞争日趋激烈,‘招人难、留人难’也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遍痛点。为此,我们探索建立了就业帮扶车间暨灵活就业车间制度。”仪陇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东西部协作帮扶车间40余个,帮助3600余名留守劳动力、半劳力、弱劳力实现灵活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半员工”灵活就业机制已成为促进农村群众就业增收、破解招工就业双困境的重要抓手。

为扎实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仪陇县打出一套“组合拳”:一方面督促乡镇(街道)分类梳理村社常住人口信息,精准摸清闲置劳动力的就业现状与意愿,通过村社干部广泛宣传“半员工”灵活就业模式,定向向留守劳动力、半劳力、弱劳力推送招工信息,引导企业就近建车间、吸纳群众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推动社区主动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上门动员群众报名,针对脱贫户、监测户、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一对一”衔接技能培训,同时在人流集聚的小区门口、活动广场等场所用小喇叭播报、发放宣传页,在业主微信群发布公告,全面介绍企业概况、薪资待遇与管理模式,扩大招工信息覆盖面。

此外,针对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仪陇县还细化服务举措:面向带娃妇女,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设立“妈妈班”车间,将计时工资调整为计件工资,并实行错峰上下班制度,已吸引400余名妇女实现“顾家就业两不误”;针对行动不便但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推行居家加工模式,由企业免费开展岗前培训,村民利用闲暇时间在家完成产品组装,车间统一计件回收检验并按数量付薪,让特殊群体也能通过劳动增收。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