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发力 德阳“银发力量”为乡村振兴添彩
近年来,四川省德阳市深入开展“我为乡村振兴出份力”活动,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优势作用和专业特长,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精准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银发动能”。
聚焦产业赋能,助力乡村发展
德阳充分激活银发人才库智力潜能,组织农业、科技领域老专家深入乡村一线,以品种改良、技术指导为抓手,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旌阳区老干部与老科技工作者围绕“促增收”目标,重点引进“什邡红秀”辣椒、日本早甜柑橘、水果花生、羊肚菌等优良品种,通过手把手指导科学定植、优化水肥管理、开展精细管护,使试点地块亩产值较传统品种提升60%以上,为农户蹚出高效种植新路;什邡市老专家结合当地主推的“旌优系列”水稻特性,专题讲解机插秧育秧关键技术,帮助农户攻克机械化种植技术难点,大幅提升育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聚焦治理增效,共建美丽乡村
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设立老党员工作室、选派“银发书记”等多元模式,德阳将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实效。
中江县56支“继光先锋”老党员志愿服务队活跃在乡村一线,累计开展纠纷调解、禁毒反诈宣传等活动300余场,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绵竹市依托“德耀・竹晖”老党员工作室,今年以来已开展矛盾调解、环境整治100余次,同时为25名留守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等关爱服务;市教育局实施“银龄助教”工程,组建60余人的名师专家库,通过支教导学、结对帮扶,既助力提升基层学校教学质量,又针对性解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生活学习难题,填补乡村教育服务空白。
聚焦文化服务,滋养乡村文明
德阳组织老同志以红色宣讲、文化保护为切入点,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滋养。
广汉市南丰镇以非遗博物馆、非遗传习所为依托,打造“五老”工作室,老同志们将三星堆文化元素与传统工艺结合,创作面具、陶俑等非遗作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罗江区“五老”宣讲团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与调元文化,开发《略坪镇的抗日英雄故事》等10堂精品课程,将其纳入“本土传统文化教材”,推广至全区乡村中小学与社区,丰富乡村文化教育资源,为乡村人才培育注入文化动能。
如今,德阳离退休干部已成为乡村振兴战场上的“生力军”,从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到邻里乡间的矛盾调解,再到文化传承的薪火传递,“银发力量”正以多元实践为德阳乡村振兴绘就温暖底色。(供稿方:德阳市委老干部局薛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