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破圈!他让冠军级中医康复服务惠及百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体医融合”破圈!他让冠军级中医康复服务惠及百姓

2025-09-25 16:58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3年成都大运会柔道赛场边,一抹身影格外专注:中国队队医晋松指尖精准落在队员肩颈,循着中医经络施以按压。这并非普通的赛前放松,而是一场基于传统疗法的“精准激活”。几分钟后,被调理的运动员跃上角逐垫,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得金牌。

这样的“赛场护航”场景,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党委书记,在晋松三十年的职业生涯里不断重演——从四川全兴足球队的绿茵场,到甲A联赛,再到全运会、奥运会、大运会、世运会的国际舞台,他不仅是中国运动医疗保障体系从“粗放”走向“精细”的见证者,更是中西医融合赋能运动康复的践行者。

一条独特的体医融合路径

晋松的队医生涯始于职业足球兴起之初。在四川全兴队、浙江绿城队、成都谢菲联队、四川省柔道队、四川省网球队等俱乐部的实战当中,他系统总结了高强度对抗运动的损伤规律,在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指引下,将传统疗法、运动康复、筋骨并重与现代医学诊疗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系统独特的闭环式康复方案与体医融合路径。

(大运会柔道比赛前晋松为中国队队员做赛前准备)

这种探索在各大顶级赛事迎来多次检验。一名柔道选手赛前急性受伤,经他采用紧急处置、运动康复等中西医结合的方式,48小时内恢复竞技状态并一举夺冠。晋松也成为“手握半块金牌”的人之一。

真正实现突破的是理念的创新融合。赴意大利访问和在克罗地亚进修期间,晋松深入观察AC米兰等顶级俱乐部和克罗地亚国家队的医疗体系,回国后提出“中西结合、突出传统”的康复模式。他强调:“不是简单叠加,而是有机重构。比如肌肉贴扎技术,我们结合经络走向进行贴敷,时间更持续,效果会更好。”

从赛场到地方的体系化试验

2023年,晋松兼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党委书记,开始将顶级赛场的经验向地市级医院转化,2025年德阳医院成为体医融合的试点医院。晋松省级大师工作室在此落地,他推行师带徒机制,培养地方优秀康复人才。更重要的是,构建起“筛查—干预—随访”的标准化流程,让运动康复技术服务于广大群众,造福一方百姓。

(龚萌为意大利武术运动员做完治疗后得到高度赞扬)

“赛场技术必须可复制、可推广。”晋松说,他的博士生龚萌在2025年成都世运会期间用传统非药物疗法,服务超过600人次运动员,深受各国运动员喜爱,这些适宜技术正在德阳医院优化普及。“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冠军级的康复服务。”

这段经历,已不仅仅是技术的成功实践,更是关于中医药当代价值的深刻诠释。作为国家非遗杵针疗法的第十六代代表性传承人与中国运动处方专家共识组成员,晋松的探索,象征着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深度融合;而德阳医院作为四川省唯一的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则肩负着将这份经过大赛检验的“破圈”经验,转化为可推广、可复制的标准化模式,并辐射至更广阔区域的重要使命。

【责任编辑:杨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