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以渔为钥破题乡村振兴丰收节里看“内陆旱县”的产业蝶变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9月24日,四川达州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暨水产美食消费季启动仪式在大竹县乌木镇广子村举行。本次活动以“巴渠大地庆丰收巴山水萃展新景”为主题,采取“1+8+N”市县联动形式,不仅集中展示了达州农业农村发展的丰硕成果,更彰显了这座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坚定决心。
丰收节里看变迁:从"粮袋子"到"菜篮子"的全面升级
开幕式上,极具巴渠特色的民俗汇演轮番登场,欢腾的歌舞中透着农民丰收的喜悦。活动现场,"巴山食荟"展销区人头攒动,小龙虾、大闸蟹等特色水产品与优质农产品琳琅满目;稻田捉鱼钓虾、"虾王虾后"评选等趣味农事竞赛笑声阵阵;直播带货专区里,主播们热情推介达州特产,让"达字号"农产品走向全国。
作为四川省的农业大市,达州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数据显示,达州市用四川全省8.2%的耕地面积贡献了9.1%的粮食产量,总产量已连续12年位居全省首位。与此同时,达州的“菜篮子”也日益丰盈——建成了四川省首家省级小龙虾良种繁育场,大闸蟹产量稳居全省第一并四度斩获“全国金蟹奖”......尤其是大竹县从“内陆缺水县”到“全国百强渔业大县”的逆袭,正是达州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产业布局谋长远:打造西部现代渔业新高地
丰收节不仅是庆丰收的"盛典",更是谋发展的“起点”。活动期间,达州市正式发布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称与LOGO征集公告,设立万元大奖面向全国征集创意,此举正是达州市强化品牌建设、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
近日,达州市出台《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7.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的目标。该市将聚焦基础改造、品牌创建、精深加工等重点环节,设立6000余万元渔业产业发展资金,提供专项奖补、财政贴息等支持,全力构建"东有江苏盱眙,中有湖北潜江,西有四川达州"的中国小龙虾产业新格局。
“建设中国西部鱼米之乡,大竹一定先行先试!”大竹县委书记李文章表示,当地依托蜀水稻虾研究院和中国西部小龙虾育苗基地,已构建起从虾苗“芯片”到主题消费场景的全产业链闭环,未来将继续创新推广稻虾“平田”养殖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农民增收是核心: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在达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磊看来,丰收节的核心是让农民“腰包更鼓、底气更足”。近年来,达州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年均发放惠农资金超7亿元,惠及80余万农户;累计改造农村卫生厕所17.7万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建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9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47个,农村公路里程突破2.7万公里、居全省第一。
此次丰收节同步启动的“水产美食消费季”,正是达州将特色产业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活动期间,欢乐摸鱼、水上运虾等趣味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既激活了乡村消费市场,也为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下一步,达州将把农产品推广融入“庆双节、迎川超、创5A”金秋消费季系列活动,持续提升“巴风賨韵·安逸达州”文旅品牌影响力,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受益者。
从保障粮食安全到培育特色产业,从改善乡村风貌到推动农文旅融合,达州正以丰收节为纽带,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巴渠答卷”。这座千年古城,正凭借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