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港迎新,全国一流中医药产学研新高地,又进一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港迎新,全国一流中医药产学研新高地,又进一步!

2025-09-25 17:12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彭州天府中医药创新港(以下简称“创新港”)迎来首批成都中医药大学师生,为园区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这座总投资50亿元、占地175亩的中医药产学研新高地,正将高校的智力优势转化为彭州的产业胜势。

创新港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彭州联合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双一流”学科优势、医药健康学科集群优势与彭州中药产业优势,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中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创新港按照“高校+科创+配套”的功能布局,建设实验楼、办公楼、教学楼、师生餐厅、师生公寓等设施,采用“政府搭台、学校运作、专业运营”的模式,致力于打造“校区+功能区”融合发展的创新样板。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高校与产业园区的界限,实现了教育、科研、生产的无缝对接。

当中医药高校和中医药产业园区携手

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磁场效应

创新港目前已吸引多家中医药企业入驻

同时,为打造产业高地

彭州以优化审批服务、强化政策支持

构建融资通道、完善配套保障等为抓手

持续做优营商环境

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吸引企业集聚

推动产业能级跃升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彭州紧抓四川省中医药强省战略机遇,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深度携手,以共建国家中医药产教融合示范城为抓手,成功打造天府中医药创新港,探索出以一流生态引才留企、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彭州路径”,为企业在彭州扎根成长提供丰沃土壤。

创新机制,破解企业发展核心难题

针对产学研转换不畅和企业创新成本高的行业痛点,彭州创新推出“企业出题-政府助题-高校解题”服务模式。政府主动扮演“助题者”和“服务员”角色,通过创新港搭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等全流程服务平台。这一做法显著降低了企业研发风险和成果转化成本,助力企业跨越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死亡之谷”。

彭州还设立专门的成果转化验证中心,提供从平台管理、资源对接到成果推广的“一站式”专业服务。这种全方位护航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搞创新、谋发展,不再为转化难题所困扰。

柔性引才,打造"校编企用"人才新环境

为解决企业高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瓶颈问题,彭州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全国首创“校编企用”柔性引才机制。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提供编制和职称,吸引高层次人才为彭州企业服务,实现了人才“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的重大转变。

同时,彭州根据产业需求“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设立产业学院,与企业共建课程、共设实践,为企业输送“用得上、留得住”的紧缺人才,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强化配套,构建赋能发展的要素支撑体系

彭州致力于打造支撑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配套环境。高标准建设涵盖概念验证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动物实验中心、中试中心在内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这些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关键共享设施,大幅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彭州还组建了成都市首个园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专班,高效链接“政产学研金服用”各方资源,加速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在生活配套方面,彭州全力做好园区生活教学、公寓餐饮等后勤保障,加快设备采购,以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公共服务,让企业和人才在彭州安心创业、舒心生活。

区域协同,拓展合作共赢的产业新空间

在金牛区与彭州市共同打造的彭州双湖科技园内,创新港作为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的“镇园之宝”,正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这里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与区域带动力的中医药产业基地为目标,通过深化两地联动协作,持续放大区域营商环境吸引力。

已成功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落户园区,实现了“研发-生产”无缝对接,显著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运营成本,展现了彭州主动融入区域发展、乐于共享共赢的开放姿态。

目前,创新港已成功建设获批国内首家现代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经典名方二次创新开发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天然小分子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高能级平台。同时与光大制药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聚焦抗病毒颗粒、荆肤止痒颗粒等核心品种开展二次开发,助力培育10亿级中成药大品种,在中医药创新与产业转化领域形成较大突破。

展望未来,创新港将充分发挥平台集群优势,加速孵化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推动中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质增效。彭州通过一系列精准务实的营商环境优化举措,正奋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中医药产业投资首选地,为中医药企业提供一片成长的沃土,为四川省中医药强省战略注入强劲的“彭州动力”。

【责任编辑:杨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