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百草、悟医道!德阳这场研学活动点亮青少年文化认同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识百草、悟医道!德阳这场研学活动点亮青少年文化认同

2025-09-25 17:12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由德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联合德阳市博物馆、德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的“铸科学国魂——中医药科普培训”活动,带领岷山路小学50余名师生完成了一场从本草认知到文化浸润的创新之旅。

走进岷山路小学“百草园”,500平方米的立体课堂跃然眼前。栀子、芍药与紫苏在风中摇曳,薄荷的清凉混着艾草的辛香,为这场科学启蒙写下天然注脚。在老师及上届“杏林班”学生代表的带领下,他们近距离观察车前草、紫苏、艾草、菊花、栀子、芍药、玫瑰等鲜活药材。讲解员结合中药材成品与艺术品,生动介绍其特点、属性及背后的中医药历史与文化。孩子们用指尖触碰草药的温度,鼻尖捕捉植物的气息,科学认知在他们的五感共鸣中悄然生长,沉浸在“识中医百草,品中医文化”的乐趣之中,感悟千年本草魂的灵动。

移步校园本草馆,药香的韵味在玻璃展柜间无声流淌。中药材成品在阳光映照下,浸润着陈年的温润光泽。“药材为什么要炮制?”随着讲解员抛出问题,同学们围着讨论配伍之道。知识问答环节,“十方九草”的谜题引发激烈思辨,当正确答案“甘草”揭晓时,教室里的惊叹声印证着知行合一的育人智慧。

作为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德阳文庙将儒家“仁者爱人”与医家“大医精诚”精神巧妙融合。在飞檐斗拱的庭院间,师生们依次参观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等建筑,通过了解文庙建筑风格、聆听圣人故事,深入领会孔子思想与国学文化内涵。行至国医书院,活动进入高潮:周江涛老师带领同学们集体诵读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朗朗书声中,大家感悟中医对“医术精、医德诚”的双重追求;黄亮老师细致讲解枳实、蝉蜕、百合等常见中药材,同学们通过“看、摸、闻”多维度认知药材特性;郑贝怡老师示范艾灸、刮痧、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同学们在专业指导下亲身尝试,近距离感受传统疗法的魅力。

最受期待的中药创意贴画环节,孩子们以菊花、红花等天然药材为素材,发挥想象力创作秋景、动物、国庆主题作品,将“药”与“美”巧妙融合,在动手实践中强化药用植物辨识能力,直观感受中医药文化的艺术价值。

活动尾声,捧着中药贴画合影的孩子们,脸上跃动着双重收获的喜悦。获得“中医药文化小使者”称号的尹奕程说:“我现在能分清夏枯草和普通野草了,它们锯齿状的叶缘藏着治病密码。”这份认知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文化认同的萌芽。

“我们设计的‘感知闭环’正在奏效。”活动策划者、德阳医院红十字志愿者队负责人寇华秀指着学生笔记上的艾草素描说,“当他们用触觉感知药材质地,用视觉记录生长形态,用嗅觉辨别药性差异,传统文化的种子便真正扎下了根。”这场穿梭于校园与文庙的文化之旅,不仅架起了古今对话的桥梁,更在少年心中播下了传承的火种。

【责任编辑:杨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