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民政精神卫生中心七十载深耕“免陪照护”,传递民政温暖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都市民政精神卫生中心七十载深耕“免陪照护”,传递民政温暖

2025-09-24 16:07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自1954年建院以来,成都市民政精神卫生中心始终聚焦患者家庭“陪护难、负担重、照护风险高”的痛点,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地方实际的可持续照护模式。历经七十余年的实践积累与机制创新,逐步构建起一整套以“专业照护替代家属陪护”为核心的“免陪照护”服务体系。该模式既有效化解家庭因照护经验不足带来的安全隐患,显著减轻家属身心与经济压力,更通过系统性的医疗干预和人性化关怀,提升患者康复质量,实现“安全有保障、家庭减负担、治疗见成效”的多重目标。

一是以“守护弱势群体,重塑生命尊严”为目标开展特殊困难群体照护服务

针对特困、流浪乞讨等特殊精神障碍患者,秉持“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原则,开辟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切实保障患者权益。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营造安全稳定的治疗和照护环境。依托系统化风险评估与干预机制,积极落实“先救治、后结算”,保障服务对象人身安全与及时治疗。除专业的医疗护理外,注重服务对象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和身份识别,帮助患者寻亲返乡、重建社会联结,让暖心服务照亮他们的回归之路。

二是以“融汇医养资源,安享晚年时光”为目标开展老年医学照护服务

成都市民政精神卫生中心聚焦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精神障碍等失智失能患者,通过适老化环境改造与民政—医疗资源深度融合,破解“医养分离”现实困境,构建“护工负责生活照料、护士专注专业护理”的精细化协作机制。

该模式让护士更能聚焦专业护理与情感支持,开展怀旧治疗、认知训练等特色康复项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经系统培训的专业护理员团队负责服务对象洗漱、进食、翻身等日常生活照料,让服务对象享受洁净、舒适、有尊严的晚年生活,通过提供“无家属陪护”的高品质服务,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现实压力,诠释“老有所医、老有所安”的深刻内涵。

三是以“以专业疗愈心灵,用爱心重建家园”为目标开展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照护服务

面对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病程长、功能退化、家庭照护负担重等挑战,单位实行以护士为核心的无陪护管理,不额外收取陪护费用,显著减轻家庭人力与经济负担,使家属获得“喘息”机会。护理团队不仅严格规范用药管理,还通过工娱治疗、叙事护理、社会实践等多种康复手段,帮助患者重建社会功能。开展心理疏导与情感支持,增强患者安全感与信任感,减少病情反复,助力其逐步重返家庭、融入社会。

四是重视护工培训,提升专业照护服务品质

成都市民政精神卫生中心高度重视照护人员培训,着力培育“有爱心、懂技能、守伦理、负责任”的专业护理员团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轨培训制度,系统提升护理员在生活照护、急救技术、医学基础、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出台《护工岗位薪酬考核管理办法》《护工工作质量评价标准》等规范文件,实施常态化岗位考核。自2017年成为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以来,成都市民政精神卫生中心积极组织护理员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目前持证护理员已达数十人,为“免陪照护”模式可持续发展夯实了核心照护力量。

七十载初心不改,成都市民政精神卫生中心用专业守护健康,以温情传递尊重,凭借优质服务得到服务对象以及家属的广泛认可。下一步,成都市民政精神卫生中心将继续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不断深化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效能,努力让每一位患者和家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为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