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现场!市域(郊)铁路成眉线岷江特大桥主跨合龙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直击现场!市域(郊)铁路成眉线岷江特大桥主跨合龙

2025-09-24 16:07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26日早晨8时28分,岷江中心,最后一车混凝土缓缓注入岷江特大桥主跨合龙段。“合龙完成!”随着对讲机里传来监测组的确认声,市域(郊)铁路成都至眉山线控制性工程——岷江特大桥主跨顺利合龙,成眉线建设将迈入冲刺阶段。

镜头一:768米大桥的“关键2米”

毫米级精度铸就“钢铁巨龙”

岷江特大桥全长768米,其中横跨岷江的主跨达198米,宛如一条钢铁巨龙凌空飞跃。主跨合龙,是将两侧悬臂梁段通过混凝土浇筑连接成整体的关键步骤,这短短2米的合龙段,却决定着整座大桥的“生命线”。

“合龙不是简单的‘填空’,而是让桥梁从‘两条悬臂’变成‘一个整体’。”成眉轨道公司工作人员黄铁指着合龙口解释。若受力不均,桥梁可能出现裂缝,甚至影响未来几十年的通行安全。为确保万无一失,施工团队必须让两侧桥面实现毫米级“精准握手”。

合龙前48小时,大桥必须先进行一场“精密手术”——顶推作业,用2台500吨级千斤顶耗时近2小时,将两侧桥面分别精准顶开23.1毫米和25.4毫米。“这个距离一定得确保准确,”黄铁解释道,“我们通过混凝土收缩系数计算得出,这些‘预留空间’正好能抵消凝固后的收缩量。”

约2小时的顶推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眼睛始终没离开过监测设备屏幕。“为了保障顶推精度,我们建立了三重监测体系,”黄铁介绍,“高空监测组在桥上负责监测合龙口变化,基础监测组在地面确保桥梁主墩稳定,智能监测中心则通过650个传感器实时监控全桥状态,最大程度确保顶推时桥梁安全稳定。”

镜头二:4小时连续浇筑

“人机对话”守护大桥生命体征

26日凌晨4时20分,大桥主跨合龙作业正式开始。31立方、重达80吨的混凝土,需通过泵车垂直泵送40米、再水平推送90多米抵达合龙口,整个过程必须连续4小时匀速浇筑。

“长距离的泵送要求精准控制压力。”监控中心工程师李法永紧盯着泵送压力表。压力太小会导致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凝固,压力过大又会损害管道造成浇筑停滞。

随着混凝土不断注入,监测中心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大桥的受力体系变化。“真正的‘精准合龙’是靠人机协同磨出来的。”黄铁说。浇筑过程中,测量组也会实时进行人工测量,与智能系统数据进行交叉验证,这样的“人机对话”持续了整整4个小时,最终在保证大桥“生命体征”安全稳定的情况下,实现了主跨精准合龙。

7月26日早晨8时28分,合龙顺利完成。随着主跨的成功合龙,岷江特大桥完成了最关键的工程。下一步,施工团队将全力推进剩余边跨合龙,预计8月中旬将实现全桥贯通。截至目前,成眉线已有9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9台盾构机已累计掘进16700余米,占总体的87%。让我们一起期待这条联通成眉两地的交通动脉早日到来!

供稿:成都轨道交通集团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