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车站”火了!网友:成都审美真的很高级!
“下一站,火星?”
“这两天被这个车站刷屏了”



左右滑动查看网友评论
随着17号线二期的开通
机车厂站迅速火遍社交网络
甚至还火到了国外
外国网友直呼
“中国已经是next level!”
GoChengdu
,赞106
来源:GoChengdu
银翼流线的穹顶
深邃蓝色的星空
无柱开阔的站厅
……
许多人走进这里的第一反应
都是举起手机咔咔咔狂拍
今天,就跟着铁铁一起
解锁机车厂的魅力

图源:向心成都

为什么这个地铁车站会有
“科技感”和“未来感”?
这得从“机车厂站”这一站名说起
车站坐落于新中国第一座铁路工厂
1951年建厂之初1000多名
来自天南海北的有志青年们聚到这里

△成都机车厂旧图图源:成华区地志办
从一开始只能生产少量的小型蒸汽机车
到生产出我国第一代电传动内燃机车
——DF2型调车内燃机车
再到20世纪80年代
生产出当时最先进的电气化机车配套电机
——800千瓦脉流牵引发电机
70多年,这里见证了中国铁路
从蒸汽、内燃到电力时代的变迁

△东风型内燃机车网图
因此,车站的科技感并非凭空而来
它本身就是对“机车”
这一主题的现代化诠释
——用今天的“未来感”
致敬这片土地所代表的“工业进步史”

△成都机车厂生产场地旧图图源:方志成华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
坐落在这片旧厂区之下的机车厂站
选择用弧形LED屏上的动画
通过镜头语言重现了
蒸汽、内燃再到电力时代的乘车场景
让历史以最具科技感的方式“活”了起来


图源:网友分享
旧厂区不仅见证了
中国机车车辆产业的发展历程
也记录了一代代人在这里
成长和奋斗的故事

△职工们曾经在灯光球场举办多种活动
图源:成华区地志办
有网友留言说
“我爷爷曾是机车厂的老职工”
看到这个站的工业元素
也仿佛读懂了父辈的青春

图源:网友评论
车站的设计不仅关乎未来
也未曾遗忘过去
每一处流线型的穹顶
每一盏星芒般的灯光
都在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
曾经沸腾的工业热血
和一代人的青春故事

△成都机车厂旧图图源:方志成华

“为何要在车站里打造星空顶?”
这不仅是为了未来感与科技感
更是为了以深邃穹顶为幕
诉说这片土地深厚的工业记忆

开阔而深邃的“星空顶”
就成了将这份厚重的记忆
转化为乘客可感的沉浸体验
最好的载体

参与机车厂站设计的
工作人员周鑫磊介绍道:
“为了借助星空顶更好地表达未来感
我们从高铁的车头、铁轨与隧道中
提取线性元素并抽象化处理为
站厅中延展起伏的墙顶造型”

图源:机车厂站设计文件

图源:向心成都
在结构上
车站采用了无柱弧形设计最终建成长172.6米、宽21.7米的无柱拱形穹顶
为“星空顶”提供了完美的画布
搭配曲线流畅的金属铝板无缝拼接
最后以点状星光与条形轨道灯
完美渲染出科幻氛围

最终,这片星空顶
让一段厚重的工业记忆
化为通向未来的璀璨序章

地下是充满未来感的地铁车站
地上则是复古又现代的
「中车·源STAGE」园区
穿过仿佛时空隧道的车站通道
从机车厂站D口步入地面
便实现了工业废墟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碰撞
乘客也从“通勤状态”
瞬间切换为“城市探索”模式

图源:「中车·源STAGE」
“17号线二期开通之后
园区整体客流有了明显提升”
园区商业总监李东青介绍

图源:「中车·源STAGE」
“17号线二期链接成都多个历史文化地标
从浣花溪到人民公园再到机车厂
游客能感受到杜甫笔下的‘花重锦官城’
也能见证火车跨越60年的时代轰鸣
对于希望深度体验成都城市魅力的游客
搭乘这条地铁将会非常便捷”

图源:「中车·源STAGE」
距新线开通不到一周时间
机车厂站累计客运量约达4万人次
随着17号线二期的开通
不少前往机车厂站打卡的乘客
在出站抬眼的瞬间
与毗邻车站的一片红砖厂房不期而遇
通勤之旅瞬间变为一场惊喜邂逅

图源:「中车·源STAGE」
沉睡的工业旧址已被慢慢激活
化身为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文化园区
园区内红砖厂房、老铁轨
和旧烟囱被精心保留
讲述着过往的故事
复合型文娱商业园区
也正逐步呈现
并且不定期有
展览、音乐节、创意市集活动

图源:「中车·源STAGE」
机车厂站“出圈”的背后
是成都轨道始终坚持
在车站设计中融入天府文化和成都特色
以文化人、以文润城的生动实践
随着“轨道+百业”的蓬勃发展
700+公里线网定将链接出更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