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一案例入选全国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政复议典型案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贯彻实施,促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司法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彰显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使命担当,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10个典型案例(5个行政复议案例、5个行政诉讼案例)并联合发布,四川遂宁市司法局办理的一起行政复议案例成功入选。
该案例通过厘清“前期注册行为”与“具体投标行为”的法律界限,依法纠正了行政机关对串通投标行为的扩大化认定,通过“个案监督+类案规范”的模式,推动20余件同类案件的妥善解决,为企业避免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展现了行政复议在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显著作用。
入选案例目录
近年来,遂宁市司法局行政复议工作成效显著。案件受理量持续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全市新收行政复议案件555件,较2024年同比增长70.8%,较2023年同比增长176.1%,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作用日益凸显。争议实质性化解率不断提升,2025年通过调解撤回复议申请的比例达44.5%,较2024年上升17个百分点。涉企服务效率大幅提高,涉企案件受理期限平均压缩约50%。
在工作机制上,遂宁市形成了鲜明特色。创新推行“听证+调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模式,2025年已举行复议听证会37场,案件协调会31场,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强化层级监督功能,纠错率从2024年的31%下降至2025年1-8月的24.2%,倒逼依法行政成效明显。打造涉企行政复议“三优”服务模式,在经济开发区设立服务点,落实容缺受理机制,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复议服务。
此次典型案例的入选,标志着遂宁市行政复议工作获得国家级认可。下一步,遂宁市司法局将深化涉企案件办理,查找执法薄弱环节,修复“执法漏洞”,助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创新践行“枫桥经验”,推进受理前、审理中、决定后全流程调解机制建设,推动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同时强化府院府检联动,完善信息交流通报机制,统一执法和裁判尺度,实现行政执法、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有机衔接。(供稿方:遂宁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