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手术的她,依靠中医闯过生命难关!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拒绝手术的她,依靠中医闯过生命难关!

2025-09-15 17:46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阵一阵的腹痛让周阿姨额头沁出冷汗,她一手按着腹部佝偻在候诊椅上,刚到医院就吐了出来......

经过西医三周的保守治疗,症状却始终没有明显缓解。医生明确告知她,目前的病情若再拖延下去,可能肠坏死,建议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面对医生的手术建议,这位五十余岁的阿姨却轻轻摇了摇头。“我要选择中医,”她轻声而坚定地说道:“我相信‘相信的力量’。”这份在旁人看来或许有些不被轻易理解的坚持,能否为她在病痛的困境中劈开一条生路?

一剂信任:从西医困境到中医之选

周阿姨(化名)因腹痛在外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为肠梗阻。禁食、胃肠减压插管……西医能用上的保守疗法轮番上阵,三周时光在输液管的滴答声中流逝,病情却始终反反复复。医生无奈坦言:“再拖下去,肠子可能坏死,会有生命危险,建议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但周阿姨心里,还亮着一盏灯。“我相信中医。”这句话她说得笃定。多年来,她经常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做理疗,冬病夏治的三伏贴更是年年不落。那些在艾灸的温煦中舒展的筋骨,在中药的回甘里舒缓的不适,早已让中医成了她心底的依靠。“中西医结合一定能治好我。”带着这份信念,她毅然转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全科医学科・VIP病房・中医经典病房。

八方合力:全院织就生命守护网

转院后的第一时间,我院立刻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周阿姨的腹部X光片上,左上腹的肠管像充了气的气球鼓鼓囊囊,一段段液体与气体分隔的影子清晰可见,像一声声急促的提醒——病情已不容迟疑。

全科医学科・VIP病房・中医经典病房牵头,肛肠科、普外・疝与腹壁外科、肿瘤・血液病科、脾胃・风湿免疫病科、妇科、影像科、营养科等多科室专家迅速集结。灯光下,病历被细细传阅,讨论声此起彼伏,一场多科室的协同生命救援,在默契中悄然展开。

“不能让患者在病痛中失去信心。”科室主任冯文战副教授带领团队制定了周密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四川名中医庄诚教授把脉开方,中药汤剂与院内特色制剂双管齐下;刘沁医生每日定时查房,细致观察周阿姨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细节;护理团队精准调控液体支持,严格遵循中医“用进废退”原则,指导患者少量进食、补充水盐电解质;每天午后,病房里总会响起轻柔的呼吸声,周阿姨跟着视频里的示范慢慢打八段锦,动作虽缓,却满是对康复的执着。

中医奇效:内服外治唤醒肠腑生机

中医的智慧与力量,藏在每一个细微的瞬间。清晨的阳光刚漫进病房,经典中医诊疗中心的谢林林医师已带着银针等候,纤细的银针刺入足三里、天枢穴等穴位,轻轻捻转间,像在疏通淤堵的河道,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激发肠腑蠕动功能;刘益如医生的脏腑点穴手法娴熟,手掌覆在周阿姨腹部,循着穴位有序推拿,掌心的温度与力道缓缓渗透,凭借外力推动脏腑气机运行,化解肠管淤堵,让气机重新流转。

护士们的操作更是裹着暖意:取适量院内制剂消胀散,用温热的开水调成糊状,均匀敷在周阿姨的腹部,借助药物温通散结之力直达病所,消除肠腔积气;随后开启烤灯在敷贴处烘烤,让药力在温热中慢慢渗透,散寒理气的功效愈发显著。火龙罐里的温热顺着罐口渗入经脉,既能温通经脉,又能通过罐口负压吸附体表,激发经气运行;特制的小巧刮痧板在耳部轻轻刮拭,刺激耳穴反射区,疏泄体内淤滞之气,调节脏腑功能;葫芦灸则利用葫芦的天然弧度贴合腹部,让艾灸的温热药力持续作用于肠腑,温阳散寒、理气通滞。

奇迹总在坚持中生长。经过中药内服外治双管齐下,周阿姨的腹部传来久违的肠鸣,随后顺利排气排便——这意味着梗阻的肠管开始恢复通畅。继续治疗一周后复查,腹部平片上那片鼓胀的积气已基本消失,困扰她一个月的肠梗阻竟已基本解除。

出院那天,周阿姨特意换上了亮色的衣服,手里拎着医生为她备好的半月余中药和院内制剂,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她笑着挥手:“这下能安心去度假啦!”阳光洒在她脸上,那抹轻松的笑容里,藏着跨越病痛的释然,更藏着中西医结合带来的生命暖意。

从西医保守治疗的困境,到中西医结合的生机重启。当信任遇上专业,当传统智慧遇上现代医疗,当医者仁心遇上患者信任,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医中药数千年而成的智慧,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依然坚定地守护着生命的安康。

“因为相信‘相信的力量’,我才迎来了康复的转机。”周阿姨感叹道,“我愿意把我的经经历分享出来,就是要呼吁大家相信中医,有了这份信任,中医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奇迹。”

(供稿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马艳萍 叶晓霞)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