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肺癌大会,聆听来自成都的“智疗”新声音
9月7日,第26届世界肺癌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世界肺癌大会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是全球肺癌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每年会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超过8000名的肺癌及胸部肿瘤领域专家参与,探讨最前沿的诊疗技术和研究进展。
自大会举办以来,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鲜有入选大会口头报告发言团队。在本次大会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胸外科成都市肺癌专病中心杨懿主任团队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个受邀进行大会口头报告(Oral)的团队,以《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辅助系统“KONGMING”在肺癌多学科诊疗(MDT)中的应用》为题作专题报告,向业界展示了人工智能系统在肺癌多学科诊疗领域的创新应用及广阔前景。
这一肺癌领域的“成都智疗”新思路获各国与会专家高度认可,标志团队肺癌综合诊疗跻身全球先进之列,也为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及专病中心建设理念提供了新的先进思路和破局方式。
01从“多”到“一”
面对肺癌患者综合化、个体化和规范化治疗的需求。早在2019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便开始对肺癌单病种多学科联合诊治中心的成立进行筹谋与规划,2021在全川率先探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依托综合医院的多学科优势,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学科资源,整合全院包括普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肿瘤放疗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康复医学科、核医学科、健康管理中心、神经内科在内的等多学科肺癌诊疗技术力量,在区域内率先建成投用“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模式。
中心开展早期肺癌筛查、肺癌手术、靶向治疗、化疗、免疫治疗、放疗、射频消融、介入、腔内灌注等全方位、多手段的多学科配合联合治疗,特别是对于一些III期肺癌、晚期肺癌、复杂性早期肺癌/肺结节,以循证医学为准绳,通过多学科讨论,根据不同病情及个体情况为患者制定规范化、个体化和科学化的治疗方案。
02从“一”到“专”
2025年5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在优质运行的基础上,直面患者诊疗痛点、难点,实现学科交融合作再升级——成都市肺癌专病中心正式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挂牌,将普胸外、肿瘤、呼吸等多学科从事肺癌诊疗的高水平专家汇聚至同一病区,为肺癌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这种创新性的理念,在全国范围内亦是率先尝试。通过内外科医生同区域服务,深度保障了多学科MDT讨论的时效性,面对疑难复杂肺癌患者可实时展开讨论。多学科医者之间不断的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进行思维碰撞、交流、辩论,有助于持续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提升和年轻医者快速成长的进程。同时,建立内外科诊疗互相监督机制,进一步促进诊疗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
与此同时,中心积极与国内肺癌权威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蒲强教授团队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川粤肺线”多学科讨论学术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活动方式,积极推动四川地区肺癌多学科诊疗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惠及更多患者。
03从“治”到“智”
“肺癌多学科诊疗(MDT)已被证实能有效规范医疗行为、提升诊疗质量,但也存在着目前知识更新快,很多医生无法做到及时更新循证医学证据、跨专业医生之间沟通不畅、观点失衡等痛点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导致很多地方的多学科讨论无法科学持续地展开。”杨懿主任说,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在院党委的全力支持下,团队趟出了肺癌诊疗的特色路径,但也发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难点。
医工结合,利用人工智能快速学习、大数据整合、无学科偏见等独特优势,成为了杨懿团队破题的新思路。前期,依托自身临床治疗经验累积以及与吴一龙教授等国内顶级肺癌诊治团队交流合作经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积极与医疗人工智能领域一流团队展开深度互动。结合精准诊疗工作实际需求,最终成功开发出应用于肺癌多学科诊疗(MDT)中的人工智能辅助系统——“KONGMING”。
“以智者代表人物孔明作为系统的命名,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致敬,更是我们从‘经验治疗’到‘智慧诊疗’发展思路的转变见证。”杨懿说,这套系统在技术上采用了“推理模型+GraphRAG”的模式,医生可以把它对于复杂疾病的理解能力、对于循证化方案提供的能力作为辅助工具,在多学科(MDT)协作中获得更为客观、高效的诊疗思路依据;同时通过自研的循证数据库,能够极大降低大模型自身的幻觉率,实现对内容呈现准确、溯源的基础保障。
04从“成”到“城”
本项研究成果,成功入选第26届世界肺癌大会。各国与会同仁首次聆听到了来自成都市级医院团队的声音——通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胸外科·成都市肺癌专病中心对系统设计初心、诊疗理念、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的阐述,让与会嘉宾们感受到了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与勇立潮头破局发展的智慧力量。
未来,团队将在医院支持下继续深耕肺癌多学科智慧诊疗领域,持续完善“KONGMING”在MDT全流程中的应用服务,使其兼具MDT发起、病例整理、MDT会议安排、方案建议、循证证据溯源、病例记录、患者随访以及患者端康复指导等多重功能与临床实践价值。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持续推动肺癌MDT模式更加科学、规范、智能的落地实施,加速肺癌专病中心的建设进程,让优质诊疗触手可及。“这也将成为一条推进学科同质化发展的新路径,期待将‘成都模板’推向更多城市。”杨懿表示,团队将着力把“三院智慧诊疗”经验向省内乃至全国推广,力促肺癌MDT诊疗规范化、智能化、科学化开展,为肺癌患者提供同质化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