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RICU“王牌组合”治疗抢回患者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RICU“王牌组合”治疗抢回患者

2025-09-08 16:49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面对因脓毒血症引发肝、肾等多器官急性衰竭的42岁重症患者,市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打出一套“组合拳”——以“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CRRT”精准支持,帮助患者成功闯过生死关,顺利转入普通病房开启全面康复之路。

这场与死神的“赛跑”,再次彰显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对重症救治的硬实力。

病情急转:

感染恶化多器官“崩塌”

时间拨回8月中旬,该患者因“咳嗽伴发热、头颈部疼痛3天”在当地治疗。8月17日22时许,紧急转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入院时,患者已出现感染征兆,血小板计数低、凝血功能差,但肝肾功能尚在正常范围。

后期,病情进展远超预期:白细胞、血小板持续下降,胆红素、肌酐(反映肝肾功能的关键指标)却一路飙升,提示肝脏、肾脏正快速受损。医护团队第一时间予以对症治疗,但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8月22日,患者被紧急转入RICU,被确诊为“脓毒血症、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进一步恶化,尿量减少,凝血功能严重异常,陷入“多器官功能障碍+内环境紊乱”的双重危急状态。

精准破局:

组合拳构建“生命滤网”

“当时患者的病情就像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下坡,必须用最强的手段才能刹住!”RICU病区主任沈剑副主任医师的话,道出了当时的紧迫。面对急速恶化的病情,RICU治疗小组迅速研判,决定启用当前最先进的血液净化组合方案——为患者建立血液透析双通道,同步开展“血浆置换(PE)+胆红素吸附(组合式人工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这相当于同时为患者‘替换’了肝脏和肾脏功能。”医生向家属耐心解释疗法原理:

血浆置换:像“换掉一整盆脏水”,将含有大量毒素的血浆全部清除,再输入健康血浆,快速降低体内毒素负荷(需同时补充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有益物质);

胆红素吸附:如同“精准磁铁”,专门吸附导致黄疸的胆红素,减轻肝脏代谢压力;

CRRT:一台“24小时不停工的人工肾脏”,缓慢、持续地过滤血液,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稳定内环境。

三种技术协同发力,实现了1+1+1>3的结果。

坚守与重生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一场与时间的较量正式展开:8月22日、25日,患者先后接受2次“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组合式人工肝治疗,同步配合3次CRRT治疗;8月27日,根据病情调整,再行1次CRRT治疗。

期间,医护团队24小时轮流坚守床旁,实时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根据数据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鼓励与安慰。

全力以赴终有回报!8月27日的复查结果传来佳音:患者各项指标实现直线好转。肝肾功能逐步恢复,凝血功能改善,内环境趋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平稳!

康复加速

病情稳定后,康复治疗同步启动。在康复师指导与康复护士协同下,患者从基础的踝泵运动、床旁坐立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站立训练、行走训练及四肢肌力、体适能训练。凭借顽强的意志力与科学的康复方案,患者恢复速度惊人——从最初的卧床不起,到能够自主坐立,再到独立行走,身体机能全面“重启”。

目前,患者已顺利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接受后续康复治疗。此次救治的成功,不仅是RICU团队在血液净化领域的又一突破,更标志着对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疾病的救治能力再上新台阶,为更多危急重症患者筑起了生命的“防护墙”。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