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重构科技赋能农业、环保链接效益的农业生产逻辑——粮食稳产增收 秸秆科学还田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岳池重构科技赋能农业、环保链接效益的农业生产逻辑——粮食稳产增收 秸秆科学还田

2025-09-08 15:35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在临溪镇龙摊子村连片的稻田里,金黄稻穗饱满低垂,收割机在层层“金浪”间来回穿梭,运粮车不停往返,实现颗粒归仓。

近年来,在岳池的土地上,科技赋能农业、环保链接效益,正悄然改写着传统农事的生产逻辑。从一粒种子到一株稻穗,从秸秆回收到资源再生,岳池县正以绿色为笔、以智慧为墨,绘就出一幅稳产增收与生态和谐相融的现代农业新图景。

农业绿色生态化

据统计,2025年,全县共种植水稻58.94万亩,产量约32.43万吨。近年来,我县深入推进“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积极壮大经营主体,科学推进防灾减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等各项工作,持续实现粮油稳产增收,农业发展稳步向好。

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9.56亿元,同比增长3.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4%,增幅排名广安市第1位。其中,石垭镇大城村水稻机插栽培百亩高产示范片实收平均亩产达到821.86公斤,比全县上年平均亩产高出50.25%;九龙街道白鹤村水稻攻关片实收平均亩产达到803.43公斤,比全县上年平均亩产高出46.88%;裕民镇芝字坝村小麦攻关片实收平均亩产达到512.92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出84.7%;顾县镇羊山观村油菜攻关片实收平均亩产达到242.98公斤,比全县大面积平均亩产高出66.31%,成功入选全国油菜单产提升典型案例。

“每年最期待的就是大春作物品种展示现场观摩会,通过实地观摩、现场交流,帮助我们高效筛出优良品种。”7月31日,种粮大户刘建川在参观2025年大春作物品种展示现场观摩会后,展示了他刚选定的新品种。

种子作为农业发展的“芯片”,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与核心,为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我县通过加强种子执法监管、种业成果转化,把好农业发展第一道“关”,重点推广宜香优2115、川优6203等27个水稻主导品种和“稻香杯”获奖品种,确保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8月29日,伏龙镇碑梁子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现场施工负责人田纪正在督促施工进度与质量。田纪正说,今年伏龙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涉及7个村共1.68万余亩,目前各村施工队均全部进场并有序推进,预计在今年12月底完工。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用好2024年耕地恢复补充等治理成效,持续开展低效林园地腾退改造,按照“收获一块田就改造一块田”的思路,加紧推进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12月底前完成全县6万亩新建高标准主体工程。

科技为稳产增收筑牢防护墙。近年来,我县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加密监测预警,全力打好“虫口夺粮”保卫战,确保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下。“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开展了4次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活动。”县农机推广站负责人郑波说,通过组织开展机收损失监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了粮食减损技术,降低各环节损耗,将机收损失率控制在合理区间,促进了生产全程的增粮减损。

此外,我县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集成组装技术的模式,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在粮食生产领域的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四川农业大学开展的粮油类“揭榜挂帅”项目,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大培训,实现技术到田、服务到户,让农业生产者轻装上阵、满载而归。

秸秆回收链接“绿色财富”

“收秸秆咯……”8月31日上午,罗渡镇化龙桥村的广播声格外响亮。村民将打包好的秸秆有序运往回收点,过秤、登记、装车,整个回收流程规范高效。“以前,秸秆只有堆在地里烂掉,现在回收后,一亩地还能多赚几十块钱!”村民邹孝芸说。

在龙孔镇转山村的水稻基地里,种粮大户吕勇正配合回收秸秆的工作人员做好回收利用工作。“今年我种植了近700亩水稻,碰到这样的好政策,我还能再增收6万多元,真是‘一稻双收’。”吕勇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秸秆曾一度被打上“生态包袱”的标签,如今,随着稻草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全面开展,秸秆摇身一变成了乡村振兴中的“绿色财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秸秆如何收?怎样用?在岳池众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胡月给出了答案:“秸秆回收后,我们主要用于秸秆微生物腐殖肥、秸秆饲料化、秸秆基料化三大核心领域。”

目前,全县已建成石垭、顾县、罗渡、苟角等7个秸秆综合利用中心,村民们可根据自家条件选择自行“打包”,再前往秸秆综合利用中心或由村上统一收集后运往秸秆综合利用中心。

“为了让秸秆回收工作能有效推进,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农技专家分组分片对全县各乡镇种植大户及农户开展秸秆还田、离田技术现场培训28场次。”县土肥站负责人陈佳说。

自8月15日正式启动秸秆回收利用工作以来,截至9月1日,全县已收购水稻秸秆880.069吨、玉米秸秆2403.984吨,有效降低了秸秆焚烧等风险,改善土壤结构,为后续农作物种植提供有利条件。

为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我县通过构建严禁秸秆焚烧、建设收储体系、强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变废为宝、助农增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巡查与包保体系,在全县布局20个高空瞭望点位,划分400余个网格单元,将秸秆监管与禁烧责任精准压实至最小治理单元。

此外,为确保秸秆能“收得到、存得好、用得了”,县农业农村局着力构建“收、储、运、用”全链条协同的秸秆资源化利用体系。“到2027年,全县将形成以‘6个区域中心+21个乡镇中心+N个村级网点’为骨架的‘6+21+N’高效收储网络体系,实现‘离田资源化利用为主、科学还田为辅’的农作物秸秆可持续综合利用。”陈佳补充道,采取“国企+民企”合作模式,今年全县可实现秸秆处理19万吨以上。

“目前,我们已整合涉农资金100万元采购腐熟剂164吨,采取‘秸秆+粪肥’方式,将在每个村打造1至2个秸秆集中腐熟点,对散、小地块实施秸秆腐熟还田可达10万吨。”陈佳说,下一步,将持续探索出更多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村环境持续改善的新路径,书写着“千年银岳池”的时代新篇。(供稿:岳池融媒 王芳 郑仁平)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